新華網北京9月7日電 (記者顧瑞珍、王婭妮)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7日共同發布了耗時2年作出的《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2004》 。這是中國第一份有關環境污染經濟核算的國家報告,也是第一份基于全國31個省份和41個部門的環境污染核算報告。
報告中反復出現了兩個數字3.05%和1.8%,它們到底意味著什么?記者就此采訪了有關部門負責人。
3.05%:經濟發展欠下的環境債
核算表明,2004年,全國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118億元,占GDP的比例為3.05%。
3.05%是我們為經濟發展付出的環境退化成本,這是否意味著我們的綠色GDP就占傳統GDP的96.95%呢?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給出了否定的回答。他解釋說,綠色GDP是一個內涵非常豐富的概念,廣義的GDP不僅要從傳統的GDP中扣除自然環境部分的虛數,即資源和環境耗減成本;還要從中扣除人文社會部分的虛數,包括家庭服務、犯罪以及對國民福利有負面影響的產業,如煙草行業。
3.05%,這樣的一個數據表明,我們正在為經濟發展的環境債而付賬。
“客觀地講,這個成果只是階段性的,也是初步的、探索性的,在技術層面還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說,這個數據僅僅是反映了環境方面的因素,還不包括自然資源的耗減因素,如果把資源與環境因素都核算全了,比例肯定會大大高于3.05%。
1.8%:環保治理的高額成本
這次核算中,另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數字是:污染扣減指數1.8%,專家稱之為虛擬治理成本。環境規劃院總工程師王金南說,這個數字意味著,要將排放到環境中的主要污染物全部去除,需要付出的成本占GDP的1.8%。
1.8%和3.05%有什么關系呢?潘岳用一個生活當中的簡單例子做了說明:“如果我們把生水燒開或用家庭凈水器過濾一下,需要為此支付電費等處理成本,可能占我們收入的1.8%。但如果我們不進行任何處理,直接喝生水,由此生病就可能最少花費我們收入的3.05%。”
潘岳認為,1.8%給我們的啟示在于:首先,為環保投資規模的確定提供了科學依據。“虛擬治理成本1.8%換算為環保投資,大約為當年GDP的6.5%,也就是說如果2004年我們投入了1萬億元,就能基本解決工業和生活點源污染的問題。但2004年,我們的實際污染治理投資僅為1900億元,不到應投入資金的20%。”
同時,分部門和分地區的虛擬治理成本核算結果,對未來環境污染治理重點、污染物總量配置和加強重點源監控體系建設也給予了進一步的確認。根據42個產業和31個地區的污染扣減指數,還可進行區域和產業環保功能的定位。
面對3.05%和1.8%,我們該做些什么?
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核算過程帶給我們的信息、揭示的問題,是開展這項工作的真正意義所在。潘岳說,今后每一到兩年就要算這樣一筆賬。下一步工作組準備做兩件事:
首先,環保部門將會同有關部門陸續開展全國污染源普查、全國地下水污染調查和全國土壤污染調查等三項基礎性調查工作,以補充本次統計的缺憾;并啟動全國生態破壞損失調查,為環境退化成本的全面核算奠定基礎。
其次,重點研究如何利用綠色GDP核算結果,來制定相關的污染治理、環境稅收、生態補償、領導干部績效考核制度等環境經濟和管理政策。目前北京市、天津市、重慶市、河北省、遼寧省、安徽省、浙江省、四川省、廣東省和海南省十個省市開展了試點工作,預計年底前完成。
“從世界范圍看,目前尚沒有一個國家開展全面的環境經濟核算工作,我國綠色GDP核算工作的開展,為發展中國家在這個領域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潘岳和邱曉華均表示,將進一步擴大核算范圍,完善核算方法,逐步形成中國環境經濟核算報告制度。(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