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點之前,有人說綠色GDP是一個“難以實現的烏托邦”,面臨無數難關。
10省市的試點,雖然只是推行綠色GDP長征中的一小步,但卻邁出了從理想到現實的一大步。
試點不只是探索、創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是試點的目的。10省市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遭遇的困惑、困難、困境,對綠色GDP的未來更具啟示意義。
困惑:不應該敏感的綠色
記者采訪了解10省市試點情況,恰遇各省“談綠色變”的敏感期。某媒體“一些省市要求退出試點”的報道,把試點省市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這樣一來,記者到相關部門的采訪要求,有的被婉拒,有的被敷衍。
公允地講,試點省市至少不應該是首先被批評的對象。試點之初,國家課題組原本設想在全國各地區選擇代表省份參加。自愿報名的結果是,西北地區省份無一參加。不參加或者“只做不說”,暗含這樣一個信息:綠色GDP在有些地方并未得到完全認同。
綠色GDP意味著觀念的深刻轉變,意味著全新的發展觀與政績觀。一旦實施綠色GDP,人們心中的發展內涵與衡量標準就要隨之改變,同時由于扣除環境損失成本,也會使一些地區的經濟增長數據大大下降。目前,許多地方仍然唯GDP至上,在這種觀念支配下,要進行綠色GDP核算,其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在“做不做”的問題上,有些地方由于觀念陳舊選擇了放棄。而試點省市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也遇到了“心魔”。地方統計部門普遍反映,由于對環境業務不熟悉而“感到無從下手”、“感到任務不明確”。由于調查統計工作瑣碎、繁難,一些地方工作人員感嘆:課題中最為繁重和基礎工作的調查由我們地方來做,我們提供基礎數據,國家課題組則計算這些數據。
國家環保總局一位領導對地方在試點過程中的心態變化做了形象而生動的描述:從好奇到懷疑、從期望到失望、從信心百倍到趕快交差。
目前,各試點省市的核算工作已經結束,正在接受國家課題組的驗收。有媒體報道,有的試點省已經表態“初步決定不參加驗收”。而核算的具體結果,到目前為止,10個試點省市還沒有一家公開發布。
關于沒有發布的原因,試點省市有兩種解釋:一是認為公布數字并沒有多大實際意義。“‘經過核算,某某年GDP的5%要扣除掉’,這個數字能說明什么呢?”二是對于公布結果有顧慮。認為當我們把一個新砝碼加進去的時候,在看到正面效果的同時,也必須充分考慮負面效果。在污染損失評價中,人為操縱的空間過大,一些地方官可能會為了出政績,既不專心抓發展,也不專心抓環保,而是跑到評估單位“攻關”去了,綠色GDP的執行結果可能出現偏差。
困難:事非經過不知難
其實,在綠色GDP試點之前,有許多困難是可以預料到的,比如理論不完善、沒有可借鑒經驗、數據不全、資源環境難以估價等等。即使國家課題組提供了多方面的技術支持,在地方具體試點過程中,一個又一個現實問題還是不斷擺在面前等待解決。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此次試點工作,其經費來源是中央和地方各自籌集、各自負擔。國家課題組估算地方核算經費大約在100萬元~160萬元之間,在試點過程中,落實經費成為開展核算工作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浙江省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處處長朱天福說,國家課題組的預算編制是一份標準的學術課題的經費預算模式,都是些“勞務費、交通通信費、印刷復印費”,并沒有考慮到試點調查過程中的實際難處。由于財政廳對綠色GDP核算這個新生事物不了解,只撥了100萬元,而這些錢僅夠省一級的,下面經費還得自行籌備。目前,一些省市明確表示不再參加2007年的試點工作,其理由正是“經費不足”。
對于綠色GDP核算而言,取得真實、詳細的數據是最基礎的工作,遇到的難題也最多。“拿到一個數據很不容易,即使是環保部門下面的監測站,我們去拿數據也要做很多協商工作,按說這些數據都應是公開的。”中國環境規劃院總工程師王金南感嘆道。
遼寧在試點過程中反映,由于綠色GDP的基礎支撐數據還不完善,難以滿足調查和核算需要。比如大氣健康和水農業調查的數據沒有達到設想要求,對關鍵技術參數的確定帶來很大難度,個別指標只是在省級層面,不能分解到各市,也影響了核算的質量。
大量需要直接測量的原始數據采集難度更大。一些調查方案不夠細化或者過于完美,在實際工作中需要不斷調整、完善,對地方調查的積極性有一定影響。由于“難度很大或者設計比較偏向理想化”等因素,浙江最終沒有開展建筑類型與材料存量調查、水污染與人體健康效應研究、大氣污染與人體健康效應研究等3個項目。
“打個比方說吧,建筑類型調查即便僅在杭州進行,按照1%的樣本量,大致就需要調查人員數清楚20個小區的每一個窗戶、墻面等;再如人體健康效應研究,建立起模型至少需要搜集到一些醫療機構近10年的檔案資料,難度可以想象。”朱天福說。
各省在試點過程遇到的另一普遍性問題是人才問題。由于統計部門的工作人員對環保領域的問題比較陌生,實際工作中感到難度很大。為此,國家課題組先后對地方工作人員進行了三次技術培訓。王金南形容這個過程是“邊培訓、邊核算、邊總結、邊提高”。另外,由于地方統計工作人員數量有限,人手不夠也是一個亟須解決的問題。
困境:綠色GDP不能“孤軍取勝”
環保是一項大戰略,綠色GDP作為實施這一戰略的重要手段,要發揮作用不能“孤軍取勝”。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說:“除了東部各省,中國大部分地區仍然處于城市化與工業化發展的初期,讓他們心甘情愿地開展綠色GDP核算不是件容易的事,這需要一系列制度政策去推動。”
綠色GDP核算的相關制度建設對保證核算的順利實施至關重要,而現實中,綠色核算的制度安排基本空白。亟待建立的相關制度包括:資源環境統計制度、相關標準法規制度、核算工作制度,以及研究如何利用綠色GDP核算過程和結果制定環境經濟政策,如環境稅收、環境補償,尤其是領導干部績效考核制度等。
綠色GDP是一項繁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國土資源、水利、林業、環境、海洋、農業、衛生、建設、統計等多個部門,因此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機制亟待建立。多個部門共同開展工作,合作得好,可以發揮各部門的優勢;合作不好,難免相互掣肘,工作就難以開展。在記者采訪過程中,就曾遇到環保與統計兩個部門互相推諉的情況。
綠色核算不是目的,不是通過綠色核算就可以實現科學發展,還有大量實實在在工作需要做。微觀上,要提高公民參與資源環境保護的程度,對企業經營活動要有一個資源環境評估,提倡循環經濟模式,限制破壞性生產。宏觀上,綠色核算的數據和信息要及時反饋給有關部門,為經濟決策提供參考,為區域發展重新定位,為產業調整、自然資源保護和環境管理提供背景資料和技術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