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萬億元巨額財政收入將用到何處,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專家認為,財政政策如何發力關系到明年經濟的總體增長趨勢。
財政收入高增長有正負效應
分析人士指出,財政收入增長可能拉動GDP增長,而財政收入增長本身又會起到經濟穩定器的作用,從而抑制經濟增長,財政收入增長過快也有可能對居民和企業產生擠出效應。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副所長高培勇指出,應看到財政增收可能拉動的GDP增量,預計今年全年GDP將達20萬億元,財政增收7000億元。財政每增加投入2000億元就相當于拉動GDP增長1個百分點,如果財政增收的相當部分投入到經濟生活中,那么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就相當可觀。
也有專家認為,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可能會對經濟增長產生抑制作用,這種作用將會陸續顯現。近年來,財政收入一直保持了遠高于經濟增長率的快速增長。今年前三季度,全國財政收入增長24.6%,財政支出增長16.1%,財政收支相抵,收大于支646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647億元。
專家解釋,財政收入快速增長,財政政策的自動穩定功能凸顯。以財政收入方面來說,當經濟增長快時,收入增加,稅收會隨企業和個人收入增加而自動增加,從而起到抑制經濟過熱的作用。
高培勇說,需要辯證看待財政對宏觀經濟結構產生的影響。目前財政收支將占到GDP30%以上,這一比例接近改革開放初期。而且,明年企業所得稅兩法合并,以及增值稅轉型等重大稅制改革仍在進行中,只要經濟平穩增長,財政收支規模以及占GDP的比重肯定還會繼續攀升。如此高的比例是好是壞,現在還很難說。
分析人士稱,以目前財力狀況,財政能夠支配資金的比重逐步提高,企業和居民可支配的資金相對可能被攤薄。2003年財政收入突破2萬億元、2004年突破2.5萬億元、2005年突破3萬億元,今年預計達到3.9萬億元,財政收入積累的能量越來越大,對經濟的影響力也越發增強。
拉動消費財政大有作為
目前,投資、凈出口、消費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消費是一匹瘦馬,在高投資難以持續、多出口面臨壓力的情況下,增加國內消費成為經濟持續增長的必要條件。專家指出,財政支出向公共領域和低收入群體傾斜、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是拉動國內消費的強心劑,而退出競爭性領域又能減少對私有部門的擠出效應。
財政部部長金人慶日前提出,明年我國將適當減少中央財政赤字,調整和優化政府投資使用方向和結構,“繼續調整和優化國債項目資金和中央預算內投資的使用方向和結構,向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傾斜,重點加大對農村公共服務的支持力度”等。
專家稱,財政赤字往往是用于大型項目建設等領域,減少財政赤字規模本身就意味著財政資金漸漸從項目建設工地“隱退”,而我國長期建設國債發行規模逐年減少也是財政退出競爭性領域的佐證。
清華大學經濟學院財政系主任林雙林說,窮人更需要公共設施,提供這些設施實際上就是幫助窮人減少開支,也就間接提高了他們的收入水平。財政支出著力于公共領域,將間接提高居民消費傾向;而保障制度的完善也將減少居民的儲蓄意愿,從而拉動消費內需增長。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農村社會保險司副司長劉從龍舉例說,想要提高農民消費傾向,沒有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不行,“在中央財政收入增加的情況下,應該開始考慮這件事情了”,加大農村養老保險財政投入迫在眉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