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世界銀行貿易局經濟顧問紐法默(Richard Newfarmer)在北京指出,全球化會促進未來25年平均收入加快增長,但并非人人都能分享全球化的收益,隨之而來的收入不平等在國與國間和國家內部都會加劇。同時,勞動力市場緊張加劇,多邊合作的全球環境治理機制仍需完善。
與上一次全球化比較,下一波全球化的主要推動力不再是發達國家,而是曾被看成外圍的發展中經濟國家。紐法默在北京大學用簡明的幻燈片演示,整體而言,發展中國家占全球產出份額從約為全球經濟的五分之一增加到近三分之一。
由他主筆、昨日發布的《2007年全球經濟展望:應對下一波全球化浪潮》報告中指出,今年發展中國家的增長率將達到接近破紀錄的7%。在2007年和2008年,增長率可能會出現放緩,但仍有可能達到6%以上,超過高收入國家2.6%的預期增長率一倍以上。
在回答提問時,紐法默表示,按照世行的計量標準,中國將在2020年就進入富裕國家隊列。
然而,全球化的好處,在國家和地區之間很可能是不均等的。紐法默稱,盡管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能進入“全球的中產階級”,但部分地區,主要是非洲地區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可能落后,甚至邊緣化。
雖然發展中國家與富有國家之間收入差距減小,一些國家很可能經歷內部更加嚴重的不平等。紐法默認為,這其中,人口年齡結構可能起到作用,但主要的驅動因素是技術工人和非技術工人之間潛在收入差距的加大,非技術工人的工資增長明顯低于技術工人工資的增長。
世行呼吁,就國家而言,政府需要通過在教育、基礎設施和幫助下崗工人的配套機制方面進行有利窮人的投資,確保將貧困人口納入經濟增長的進程。政府需要為工人提供幫助和加大投資,與此同時促進而不是抵制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