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略石油儲備體系日前終于實現了零的突破
8月11日,一艘裝載有14萬噸俄羅斯烏拉爾原油的油輪靠泊在寧波算山碼頭,向18公里外的鎮海基地戰略石油儲備庫注油,這是鎮海基地正式注入的第一批油。此舉也意味著中國戰略石油儲備體系終于實現了零的突破。
記者昨天從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了解到,8月以來,已經有300萬桶俄羅斯烏拉爾原油被注入鎮海基地,這一數量接近該基地設計總量的10%。
鎮海儲備基地計劃建設52個儲油罐,每個油罐儲油10萬立方米,設計可儲備石油520萬立方米,合3270萬桶。以今年前5個月我國原油消費量平均701萬桶/天標準計算,鎮海基地儲油量相當于全國4.6天的消費量。
從1993年提出建立戰略石油儲備的動議到注入第一桶油,時間已經過了13年,目前是啟動戰略石油儲備的最好時機嗎?現在動手會不會導致原油價格劇烈波動?
多數專家表示,中國建立石油儲備勢在必行,而相對透明的儲備策略不但不會導致油價上漲,還可以通過減少不確定性來避免油價震蕩。
戰略儲備建設刻不容緩
價格是戰略石油儲備的最關鍵要素。目前的國際油價停留在每桶60.6美元左右,部分業內人士表示,理想的吸儲價位是每桶30至40美元。
廣東商會油品部部長姚達明表示,從國家戰略儲備的角度看,首先是要考慮戰略安全,其次才應考慮吸儲價位高低,現在大量進口原油進行戰略儲備的時機就很好。
根據美國《哈珀雜志》的測算,能源價格每上漲5美元,經濟增長就會下降0.5%。更糟糕的是,能源價格上漲的后果是“非對稱性的”,也就是說,當價格回落時,該國的經濟通常只能恢復到他們在價格上漲期間損失部分的十分之一。
美國能源經濟學家菲利普表示,能源價格的波動導致的固定資產浪費、投資信心降低等損失難以估量。
世界各國都把能源安全定義為持久、穩定的供應。經驗證明,建立戰略能源儲備是穩定供應的必要措施。美國和日本曾憑借動用石油戰略儲備,安然度過1973年的石油危機。在本輪上漲行情中,日本也因為儲備充足,經濟受到的影響遠遠小于其他亞洲國家。
戰略石油儲備不但能調整經濟增長方式,還可以起到一種威懾作用,使人為的供應沖擊不至于發生或頻繁發生。在此前的十幾年里,中國雖然有大慶油田等資源,間接起到了戰略儲備的威懾作用。但是隨著國內的油田產量陸續進入減產期,加上在勘探領域長時間沒有較大發現,因此,戰略儲備體系建設刻不容緩。
國際油價恐難繼續下跌
“現在是沒有人敢買,國際石油價格走勢不明。”部分業內人士的顧慮是,如果在60美元的價位大規模采購戰略儲備,一旦油價繼續下跌,將浪費大量外匯支出。
關于今年秋季的下跌原因,南都期貨劉月來認為,美國政府人為操縱了油價,這主要出于四方面的考慮。首先,刺激美國經濟;其二,避免高油價使俄羅斯經濟實力大增,威脅到美國的地位;其三,站在美國的角度,高油價對解決伊朗問題不利;第四,最重要的是,美國中期大選臨近,布什政府不會不考慮政治前途,高油價導致普通民眾的怨言肯定不利于選舉。
而實際上,在能源問題上,最大的消費國美國,與最大的生產國沙特一直保持著難得的默契。美國為沙特在中東的地位提供軍事保護,沙特為美國提供經濟保障。沙特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就是雙方“友誼”的最好見證,該公司堪稱世界擁有儲量最多的公司。
耐人尋味的是,目前,歐佩克成員國準備一起減產以制止油價下跌,沙特卻稱減產一事最好在該組織的部長級會議上商議,而這個會議要等到12月召開,正好在美國國會選舉后,這就為布什政府維持低油價爭取了時間。
牛犁認為,即便在12月前,國際油價也不太可能跌破每桶55美元,因為過低的價格也不利于沙特阿美以及其他跨國石油公司的利益。
綜合各種因素分析,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單衛國表示,有關方面不應該奢望油價在目前水平上繼續大幅下跌。
格林期貨石油分析師李冬梅分析,石油的需求總量不會因為油價高漲或者下跌而改變。因此,美國國會選舉結束后,油價會“毫不猶豫”地恢復到較高水平。
中俄合作對雙方有利
根據測算,如果完成國際平均水平———90天的進口量,我國需要9000萬立方米的儲備。
林伯強表示,比較可行的儲備策略是,中國可以配合石油進口進行小量逐步購買儲備,盡量降低儲備對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簡單地說,就是起步快、購量小、不操之過急。其次是石油儲備不因為價格波動而受影響,只能是利用波動進行相對有利的儲備。也就是,當價格高了,多購一些;價格低了,少購一些。
專家指出,我國第一桶進口原油選擇了從俄羅斯進口非常明智。近年來,中國成為原油消費需求增量最大的國家;同樣,俄羅斯也成為原油生產增量最大的國家。但是無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顯然無法撼動美國與沙特長達40年的“伙伴關系”(以下簡稱美沙聯盟)。在這樣的情況下,中俄合作就成為美沙聯盟最大的制約因素。
在過去三年的高油價時期,俄羅斯正是憑借搶占原油市場,而走上了經濟復興的道路。在這個時候,與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費大國———中國的合作,將有助于俄羅斯經濟的下一輪增長。
中俄問題專家指出,中國在與俄羅斯的合作中,也將得到難得的發展機遇。
中國戰略
石油儲備計劃
中國的石油儲備工作從1993年就已經開始醞釀,自2004年正式得到批復,預計總投資將超過1000億元,準備用15年時間分三期完成。其儲量安排大致是:第一期1000萬至1200萬噸;第二期2800萬噸;第三期2800萬噸。
預計2007年至2008年,大連、黃島、舟山其他三大石油儲備基地將陸續竣工。四大基地建成后,總共能形成約10余天消費量的石油戰略儲備能力,再加上全國石油系統內部的商用石油儲備能力,中國總的石油儲備能力將超過30天。
美日等戰略
石油儲備情況
從美、日、德、法四國的戰略儲備制度比較中發現:四國都在1973年石油危機之后開始對戰略石油儲備立法,在這方面,美國是《能源政策與保護法》、日本是《石油儲備法》、德國是《石油及石油制品儲備法》、法國則是《關于工業石油儲備庫存結構的第58-1106號法》。四國對于儲備目標和規模也在法律中有明確規定。在政府儲備方面,美、日、德的儲備量分別是10億桶、3.15億桶、5350萬桶。加上民間儲備,美、日、德、法的石油儲備量分別相當于其158天、169天、117天和96天的石油消費。
四國的儲備體制各有不同。美國實行自由市場型,石油儲備主體是政府戰略儲備,對于民間儲備,雖然有一些優惠政策和存放服務,但沒有任何資金支持,也不進行管理。日本是政府導向,儲備主要由政府進行,但也嚴格規定每一個石油商都有一定儲備額度,沒有完成的要被罰款。而德國是“聯盟儲備”機制,官民聯盟儲備量、政府儲備、民間儲備比率為57:17:26。法國民間儲備、政府儲備的比率為7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