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月朝鮮試射導彈前不久,沈陽云龍裝飾公司(音)的總經理黃明哲(音)去了一趟平壤,檢查他們公司在朝鮮一個6000平方米商業市場的裝飾工程。他說:“試射導彈不是什么大事,我下個月還會回來。”
黃是數千名在朝鮮做貿易或投資的中國商人之一。由于中朝地理位置鄰近及歷史上的聯系,中國商人逐漸在朝鮮市場占據了優勢。盡管北京不愿承認其對朝鮮的杠桿作用,但在朝鮮的投資至少加強了中國在這一地區的利益。
2002年后,中國商人紛紛進入朝鮮,或許這里已成為市場經濟的最后一塊處女地。據統計,2003年,中國對朝的非物質性直接投資約1100萬美元,2004年為1410萬美元,2005年為1490萬美元。雙邊貿易額在2004年為14億美元,2005年達到16億美元。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徐文吉(音)曾于今年3月份訪朝。他說:“在我看來,來自中國的產品占據了朝鮮市場70%的份額,當地產品占20%,另外10%的產品來自于日本、俄羅斯等國。
去年,浙江省國浩公司(音)獲得了平壤某商場的10年承租權。自今年開業以來,該商場經理盧云雷(音)大部分時間都在銷售從中國義烏進口的產品。該公司最近還贏得另一份合同,承租位于金正日廣場下方的地下市場。另一個在朝鮮經營百貨商場的中國商人說,他在平壤的商業市場即將開業,不過仍在等待朝方通過允許外國人轉移利潤的規定。
在遼寧省丹東市這個邊境城市,市政府更多扮演了朝鮮經濟掮客的角色,吸引中國各地投資涌入朝鮮。目前,朝鮮有38個工程正尋求來自中國的投資者,包括采礦業、汽車制造業、海產品加工業等。朝鮮的軟件、生物制藥等也都需要中國的投資。
中國商人對資源相關產業和制造業感興趣。最近朝鮮政府在吸引投資方面也變得很靈活,允許這些企業提交感興趣的投資項目建議,然后再進行合作可能性的評估。
除了私人投資,中國也向朝援建了大安友誼玻璃廠,一家中國公司還同朝方簽訂合同,將投資730萬美元生產輪胎。中國去年批準了38項對朝投資項目,大多為在平壤和羅先特區的輕工業項目。中朝還簽訂協議,在鴨綠江上合建水電站。截至2005年年底,遼寧和吉林的10個港口在同朝鮮做貿易,百余家丹東的企業和五六十家延邊市的企業被批準從事邊境貿易。據媒體報道,去年有24萬中國人訪問了朝鮮,12.5萬朝鮮人到中國來。▲
(摘自8月7日《亞洲時報》,原題:中國人同朝鮮做生意,作者丁奕材,伊文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