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構建“低碳天津”任重道遠
市社聯黨組書記李家祥教授認為:對于天津社會科學界來說,為建設“低碳天津”做出貢獻,既是責無旁貸的職責,又是重要的現實任務。
一是要更為重視低碳經濟問題的研究。黨和國家強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努力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正是其中的一項突出任務。這有可能成為我國當前應對國際經濟貿易和技術領域新一輪競爭的核心政策。此方面提出了眾多課題,我們的研究尚未達到成熟階段。社科理論界必須高度重視,不斷有大的作為。二是更為重視為天津發展低碳經濟提供智力支持。天津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低碳經濟,在節能減排上實現新突破。市社聯正在組織“戰略性新興產業與京津冀區域協調發展”研討活動,推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天津社會科學界應積極參加、獻計獻策。三是更為重視向全社會宣傳發展低碳經濟。低碳經濟作為一種經濟發展新模式和體系,必將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廣大市民提升理念、積極行動,才能保證實現生活方式的轉變。市社聯在設計今年舉辦的第八屆社會科學普及周時,已在編輯宣傳讀物和安排報告講座之中突出安排了這方面的內容。社科界的專家在加強宣傳普及方面同樣要做出自己的貢獻。
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環評中心主任趙樹明正高級規劃師認為:構建“低碳天津”已成為我們的新使命。
近年來,天津的發展進入了環境與發展全面轉型時期,迫切需要以低碳城市發展模式著力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和人居環境品質,為北方地區乃至全國的發展提供示范。為此,構建“低碳天津”已成為我們的新使命。在我看來,(1)構建“低碳天津”,必須大力提高中心城市生態服務功能。天津中心城市包括主城區和濱海新區,是城市發展的主要地區,面臨著的首要環境問題就是城市生態服務功能。該地區人均生態足跡分析計算表明,1995年至2008年,除耕地和水域生態供給與生態需求基本保持平衡或略有盈余之外,其他生態資源:如化石能源用地、牧草地和林地均已出現供不應求的趨勢。要削減生態赤字,就要建立新型近郊生態農林關系,培育區域、城鄉、海陸一體化的高效城市森林體系,探索綠色經營實踐模式,實現綠網、水網交融發展。(2)構建“低碳天津”,必須加快調整天津工業能源供應結構。改革開放以來,天津工業走過的“集聚—擴散—再集聚”的布局演變歷程表明,環境要素對于工業發展與布局演變的影響與關聯程度由弱到強。為此,要堅持集約發展,規范引導布局調整與產業準入機制,促進產業集聚;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合理安排熱電項目建設時序,科學安排技術節能、結構節能和管理節能措施,改善大氣環境質量。(3)構建“低碳天津”,必須積極倡導市民適碳消費出行方式。人均“碳足跡”取決于人口數量,經濟總量,能耗強度和單位能源含碳量等變量。居民生活減碳空間很大,加強消費出行方式的引導是碳減排的主要途徑。如夏季空調溫度保持在24至26攝氏度之間,就可節省電費5%至10%,每個家庭每年可減排CO2約0.3噸。為此,我市要鼓勵市民主動參與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選擇若干個低碳家庭試點,推行簡易的日碳排放核算流程表,讓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到每個市民心中。有理由相信,我們一定會圓滿地完成歷史賦予的構建“低碳天津”的新使命。 (丁大同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