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從結構上還是從總量需求上看,我國發展新能源任重道遠。首先,發展新能源是維系經濟高速增長的有效保證。2003年—2008年,我國GDP年均增長率接近10%,要維持經濟的平穩、可持續發展,必須有強有力的能源保障。縱觀我國資源蘊藏情況,總量大、人均占有量少,單單依靠傳統能源難以形成持續支撐。
其次,發展新能源是緩解環境壓力的有效途徑。與傳統能源相比,新能源具有污染少、效率高的特點。大力發展新能源,將有助于減少環境破壞帶來的經濟損失,實現“十一五”規劃所設定的目標。
第三,發展新能源是保障能源安全供應的有效手段。能源安全是一國經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一國經濟獨立自主、健康發展的重要屏障。就目前來看,我國石油每年還要進口一部分,對外依存度比較高。保障能源安全供應,必須堅持多元化戰略,而大力發展新能源正是這一戰略的具體體現。
第四,發展新能源是破解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困境的有力武器。我國區域間差距較大,對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不利。在廣大西部地區、邊遠農村發展新能源,不僅很好地改善了民生,又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第五,發展新能源具有現實可行性。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新能源開發的成本急劇下降,部分新能源的成本已接近甚至低于常規能源。
記者采訪了國家能源局以及行業內的有關人士,一致的判斷是,我國新能源的發展趨勢,從總體上看,仍將保持持續快速發展勢頭,未來前景看好。
從政策環境來看,日前結束的能源工作會議確定了以結構轉換為主題的工作方向,預示著新能源產業新時代的到來。無論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規劃的頒布,還是未來新《能源法》的實施,都為新能源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契機。
從投資角度分析,國際資本紛紛看好,即使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新能源領域的投資仍將成為資本追逐的熱點。國內資本受政策導向影響,也會紛紛跟進,A股市場新能源板塊的持續高漲足可為證。
從新能源內部結構來看,未來優先發展的方向依然是技術成熟度及經濟可行性均高的風能、太陽能及核能。制約新能源發展的重要瓶頸是經濟可行性,而這一難題將隨著我國技術水平的提高逐步破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