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式是從北方傳入廣州的一種民居形式,在出土文物中所見數(shù)量并不多。1955年在先烈路出土的一件三合式陶屋,前為堂屋,內有傭人在舂米、簸米。兩廊屋在后面。廊屋后墻間用矮墻圍成后院。左邊廊屋做廁所,右邊廊屋做畜舍。
古人也講“品質生活”
廁所分男女重通風
專家指出,除了講究衛(wèi)生,古代廣州人在生活品質方面的認真程度并不比當代人差。
如今人一般,“出入平安”是古代廣州人最普通的愿望。黃慶昌向記者展示了一件館藏的東漢時期干欄式陶屋,這件陶屋的門板上劃有抽象的圖案,雖然很難分辨出具體是什么物象,但應當就是《后漢書·禮儀志》中所說的“門神”,起到的應當是護佑平安,驅邪納吉的作用。
今天的城市居民喜歡養(yǎng)寵物,而狗作為古代廣州人的家養(yǎng)“寵物”歷史也已相當悠久。在廣州出土的陶屋中,大多數(shù)在墻根處都設有“竇洞”,也就是方便守門犬進出的洞。在很多陶屋還原的生活場景中,狗也是常見的角色。
而樸素的“環(huán)保”觀念也很早就在廣州先民的生活中形成。廣州各地出土了多件古代陶灶。這些陶灶除了灶上置有燒煮用的鍋、釜等炊具外,灶身兩側等位置通常都會擺上幾口缸、壇之類的陶器。這是為了利用灶膛的熱力溫水,以備洗濯等之用,堪稱古代廣州人對熱能的認識與充分利用的最好例證。
又如 “洗手間”,專家指出,至遲到春秋時期,廁所已經成為中國人居室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到了秦漢時期,珠江流域干欄式房屋中,都會辟出一處作為廁所;如果居室建筑平面是曲尺形,后側的長方形小室就是廁所;如果居室平面是長方形,則廁所設在室內的一側。這種論斷在廣州出土的眾多古代陶屋中也得到了相當?shù)挠∽C。而且秦漢時期的廁所已經考慮到排污和通風等因素,許多廁所筑有臺階或斜坡通向廁門,以備防滑;一些廁坑邊建有腳踏以防穢物臟鞋;有的廁坑底鋪有碎石或草木灰;廁壁上大多有窗戶通風;有些居家中的廁所還分出了男女廁;還有的將廁所與豬舍連通,起到堆肥的作用。
記者卜松竹 實習生蔡露 圖片翻拍王維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