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11日電近日,《2009年文化藍皮書:中國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報告》出版發行。藍皮書指出,中國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不足,目前公共財政文化投入約占全部公共開支的0.3%~0.4%,而發達國家和地區通常大約將公共開支1%左右用于公共文化投入。藍皮書認為,中國應增加公共文化服務投入,加大對文化原創的資助力度,增加對特殊群體及欠發達地區的公共文化援助;推進公共財政體制改革。
藍皮書認為,要繼續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縮小國家財政直接供養的公共服務部門規模,開放社會力量參加公共服務的提供。不少專家一直主張,公共文化服務投入應該在量上加大,而在介入范圍上逐步縮小。文化體制改革一直是希望把更多的原事業單位推向市場,這項工作應該繼續,而且一定要把本來應該在市場上運作的部門送上市場。這樣才能將有限的公共財政用在刀刃上。與此同時,還應開放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必然導致一些私人和非政府組織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生產和提供方面的積極性高漲,經濟危機可能正是釋放這種積極性的重大契機。實際上,政府不僅是公共服務的主要提供者,更應當是社會化的公共服務活動的組織者和協調者。
打造名副其實的公共媒體,積極看待互聯網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日益增加的重要作用?!蛾P于進一步推進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到,要研究制定公益性報刊基本標準,適時公布公益性報刊名單。并非所有的媒體都必然是公共媒體,而作為公共媒體就必須全面回應全社會的公共信息需求。2008年我國一系列重大事件發生時,新媒體開始成為公眾尋求信息的首選目標,以網絡和手機為代表的新媒體正在成為我國公共主流媒體的新成員。我們必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認真研究如何構建名副其實的公共媒體的問題,一方面推動體制內新聞出版和廣電播出機構在實現產業化剝離后逐漸回歸公共服務的本位,另一方面積極認識互聯網等新媒體在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日益增加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