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民眾沒有如此撥云見月的功力,作為新聞報道,應該揭示出其中的價值來
文/長平
《新聞聯播》改版了。看了幾天,感覺怪異。央視發言人不承認這是改版,而稱為“編播方式的嘗試”,也許有些道理。因為就播出的新聞而言,并沒有什么大的變化,最大的變化是,領導人的活動報道和會議新聞幾乎不見蹤影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央視取消這兩類報道,實乃順應民心。因為這兩類報道,幾十年來即使相對央視其他欄目也顯得不思進取,形式呆板,內容空洞,正如新民謠中所諷刺的那樣:“會議沒有不隆重的,閉幕沒有不勝利的;講話沒有不重要的,鼓掌沒有不熱烈的;領導沒有不重視的,看望沒有不親切的……”
《新聞聯播》的整體風格也是如此,被人總結為“老三篇”:前十分鐘講領導人都很忙,中間10分鐘講全國人民都很幸福,后面十分鐘講世界其他地方都很亂。在這個急劇變化的時代,它能這樣堅持下來,也真是不容易。
現在,人們終于看到了改變。忍受久了之后,總會以為只要改變就是好事。因此,《新聞聯播》改版成為熱點新聞,輿論普遍看好。
但從這幾天的節目看,改版之后,后兩個部分并沒有什么變化,只是第一個10分鐘變成了“全國人民一向都很努力”。以前的領導人活動報道和會議新聞,不管怎么枯燥,起碼還是最新消息,新聞的“五個W”中,除了“WHAT”和“WHY”,還都基本齊全。但是,現在你連“今天”“昨天”甚至“前天”都聽不到了,一上來就是“今年上半年”如何,甚至“近幾年以來”怎樣。與其把“我國大力拓寬民間投資領域和渠道”“功勛連展示戰斗新實力”這樣的新聞挪到前面,還不如讓我先看看高層領導人都在忙些啥,人民大會堂里又開了些什么會議。
新聞報道做得不好,不等于那個新聞本身不重要。古今中外,國家領導人的活動都是最重要的新聞,也是政治新聞中的主要內容。他們手中掌握著舉足輕重的權力,支配著廣泛而豐富的社會資源,一言一行都牽動全局。更重要的是,在現代民主社會,人民把權力交給領導人,并通過納稅來購買他們的治理能力,領導人應該隨時對人民有所交代,人民也需要監督他們的工作。這個過程,多半是通過新聞媒體來完成的。
從理論上說,《新聞聯播》不報道領導人活動,我們也可以從其他媒體上了解。但是,在中國,只有少數幾家媒體可以直接報道領導人的活動,其中受眾最多的就是央視的《新聞聯播》了。而且,我很擔心《新聞聯播》的做法會影響其他幾家媒體。去新華網查了一下,日常新聞中也難覓領導人蹤影了,但是專門開了一個欄目,叫做《領導人活動報道》。作為一個官方新聞網,這個欄目很有價值,但是它不能代替日常的新聞報道。你如果上聯合國的網站,也能看到秘書長的日常活動,但是這并不等同于大眾媒體的報道。
再說,此前《新聞聯播》的領導人活動報道和會議新聞,也不能說全無價值。很多國人已經知道怎么從空洞的報道中去尋找內容,比如領導人去哪里視察,可能預示著某個行業將受到重視,或許出臺某個傳言已久的政策。甚至領導人是否精神愉快,身體健康,對于很多人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新聞。當然,大多數民眾沒有如此撥云見月的功力,他們只看見領導人在親切握手,互相問候;看見會議在隆重召開,勝利閉幕。作為新聞報道,應該揭示出其中的價值來。央視四套的兩岸新聞就做得不錯,對于臺灣的政治新聞,都會請出時事分析員進行深入分析,指出政治人物言行背后的意義。
《新聞聯播》改版有一個口號,那就是多報道民生新聞。似乎少報道領導人活動和會議新聞,多采訪某市場如何保障白菜供應,就是關懷民生了。把領導人的工作和民生割裂開來,甚至對立起來,而把民生新聞瑣碎化和花邊化,這是非常奇怪的觀念。事實上,政治人物的日常工作,才是最大的民生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