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外交往的歲月就像一把古箏,彈奏著的是東西文化的和諧樂章,而流淌著的卻是動人心弦的音符。建國后,中國在對外交往中一貫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方針,得到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認同與支持。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形象日益顯現和提高。作為一個時代的象征,一個國家和民族旗幟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國際趨勢下,一代偉人以其政治的張力、幽默與自信向國際傳達一個國家的地位與力量,展現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尊嚴與精神。李肇星詳實記述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與鄧小平同志一起接待外賓的情景:我最后一次見到鄧小平同志,是1989年10月31日,他在人民大會堂宴請美國前總統尼克松,他那天興致特別高,談話既像以往那樣深刻,又有前所未有的幽默。他對尼克松說:“外交部最近搞了禮賓改革,規定吃飯不上茅臺。我已經退下來了,今天咱們都是老百姓,可以不聽他們的嘍。”
席間,小平同志說:“中國人民取得現在的成績不容易,我們還要艱苦奮斗幾代人,才能使中國富強起來。我出生的那個年代老家很窮,家里條件不好,后來到法國勤工儉學,干活累,吃得又不好,所以個子長的小。”尼克松頻頻點頭,微笑。小平同志又爽朗地說:“個子小也沒關系,個子小有個子小的好處,天塌下來有大個頭頂著。”這些珍貴的片段得到了忠實的記錄,再現偉人風采。
讀“李肇星感言錄”,與其說是作者幫助讀者了解新中國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倒不如說是作者40多年外交生涯的人生感悟。誠如他本人所言:世間事物,已知的少,不知的多;有名的少,未名的多,涉獵領域越大,與其未知領域的共同邊界線就越長,名利不論多寡全是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總之人活著,表面上看有點從未名到有名,實際像從未名到未名……其實,這就是作者以一顆平常心創作的初衷,更主要是在向世人表白中國外交永遠像莎士比亞名句——和平在宣告橄欖枝永久蔥蘢那樣的決心與信心。收獲更多的是,讓歷史告訴未來,人類同住一個地球村,彼此不應有距離,只要堅守和平與發展,我們的世界將會更美麗更精彩。
勁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