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美籍華人榜上有名。
他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卻為何受到國內媒體追捧,引起熱議,是因為他一脈相承的華裔血統,還是源于名門之后的特殊身份?
而國人對于諾貝爾獎臺上的華人面孔到底應該以何心態對待?
獲得過諾貝爾獎的七名華裔科學家無一是代表中國登上獎臺,難道真的橘生淮南則為枳,而本土科學家為何多年無緣諾貝爾獎?
《新聞1+1》正在解析。
主持人(董倩):
歡迎收看《新聞1+1》。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是由一名日本科學家、兩名美國科學家共同獲得的,本來跟我們中國是沒有什么關系的,但是兩名美國科學家里面有一名是華裔,而且他還是錢學森的堂侄,這樣一來,這樣的一名獲獎者似乎就跟中國有了關系。
那我很想知道,巖松,你覺得他到底跟中國有沒有關系?
白巖松(新聞觀察員):
雖然他叫錢永健,一個中國人的名字,雖然他是黃皮膚,黑頭發,雖然他是錢學森的堂侄,雖然他是華裔,但他是美國人,跟咱們真的沒什么關系。但是我覺得這個時候倒是要思考,中國人應該得諾貝爾獎,但是怎么樣才能得,我們現在有哪些制約我們不能得諾貝爾獎的因素,我覺得在每年的10月值得考慮。
主持人:
《新聞1+1》,不一樣的解析,首先我們還是來了解一下這位新科的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錢永健。
(播放短片)
解說:
北京時間10月8日17時45分,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正式揭曉。三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中,美籍華裔科學家錢永健的獲獎分外引人注目。1952年生于紐約的錢永健是三位獲獎科學家中最年輕的一位,現任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化學及藥理學兩系的教授,在神經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和化學生物學上的貢獻,使得錢永健近些年來屢屢成為諾貝爾化學獎或醫學獎的熱門人選。就在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化學獎獲獎名單之時,錢永健居住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天還未亮,正是祝賀獲獎的電話將他吵醒了。當天下午,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醫學院和藥理學系為剛剛榮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華裔科學家錢永健舉行慶祝會。
這一消息同樣讓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人興奮不已。然而,最讓國內媒體津津樂道的卻是他除了獲獎者之外的另一個身份——“中國導彈之父”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堂侄,已96歲高齡的錢老也通過媒體表達了對這位堂侄的祝賀。
除了諾貝爾化學獎的出爐,占盡時間優勢的網絡媒體幾乎都將這一新聞放在首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標題卻都不約而同的強調了錢永健作為錢學森堂侄的身份以及華裔的血統。事實上,錢永健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錢學森于1955年回到中國時,在美國出生的錢永健才是3歲的孩子,紐約出生,新澤西長大,略懂中文的錢永健幾乎從不說中文,所有科研經歷也都在西方教育科學體系中完成,盡管如此,他三四年前攜家人來中國旅游還是當成重要新聞出現在了各大網站上。
據統計,截止到目前為止,共有七位華裔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而每次他們的獲獎都能引起國人的濃厚興趣,但其實,他們都是早已加入外國籍的外國人,盡管在國籍上我們無法分享這些科學家的榮譽,但他們的血統還是讓許多國人津津樂道。
“諾貝爾獎很重要嗎?”著名媒體人閭丘露薇在自己的博客上對國內媒體的刻意炒作提出了置疑,面對華裔科學家的獲獎,我們究竟應該持有什么樣的態度?在如此熱鬧的新聞報道中,我們是不是該保持一份冷靜的心態?
主持人:
今天我們在看這些報紙的媒體的抬頭的時候,都紛紛用的在錢永健之前往往都是兩個定語,一個是“錢學森的堂侄”,另外一個就是“華裔”,這種標題看完了以后讓人覺得,這是不是我們跟人家套近乎、攀親戚,你有什么感覺嗎?
白巖松:
有,是你的就是你的,其實不是你的,怎么套都不是你的。你比如說舉一個細節,當然從錢老他們一家人來說值得高興,因為這畢竟是自己的親屬當中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是有一個細節我特別注意到,錢老的兒子在表達了向錢永健的祝賀的同時,也強調他們從來沒有聯系過,因為當初的聯系之所以是堂侄,是因為錢老當時去美國留學的時候是跟著他的堂哥一起去的,也就是錢永健的父親,所以這也能證明他們的關系當時還是相當好的,后來他的堂哥也曾經當過波音公司的總工程師,這是說明他的才華也是相當高的。但是從錢老的兒子再也沒跟錢永健他們聯系過,說明這幾年可能也不常走動。如果說跟中國的關系的話,他中文只是略知一點,再舉一個細節,有一次有人聊說“枇杷真好吃。”指的是水果,錢永健聽到了,非常驚訝,琵琶怎么能吃呢?因為他的“枇杷”的概念只有樂器,所以他是這樣的一個水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