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品的認受性取決于所附著的精神價值
已屆90高齡的著名漫畫家方成,一直關注著中國的動漫創作,他認為目前國內的動漫產業,模仿的痕跡過重,原創作品也太少,文化含量比較低,而商品化的痕跡卻十分明顯,缺乏個性化的創意,想要建成屬于自己的動漫是很不容易的。因此,盡管我國在2007年的電視動畫年產量首次突破了10萬分鐘,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已經步入動漫大國的行列。動漫產業的強大,需要廣泛的受眾,而吸引受眾的方法是建立起個性化的特色,中國動漫最根本和最核心的特色,正是中國文化精神。今年8月,文化部出臺了《關于扶持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提到,要實施國產動漫振興工程,鼓勵、扶持動漫企業創作、推廣和傳播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富有中國文化精神、承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飽含時代特點的動漫產品。
世界動漫巨頭迪斯尼公司制作了許多具有世界影響的動畫電影,雖然它們都誕生于美國,但是,感染力卻遍布全球。同一只米老鼠,在世界各地以不同的語言影響著不同國籍的觀眾,甚至影響著不同地區的文化生態。一個動畫人物,可以因為其自身的藝術魅力和精神魅力,跨越世紀,存活在不同年代的觀眾面前,發生在它們身上的故事,依然不斷被書寫著,時代的更迭絲毫不影響它們的生命力。英國兒童文學作家阿蘭·亞歷山大·米爾恩創作的動畫形象小熊維尼,已經誕生了超過80年,是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小熊,盡管它已經將近百歲,但是,每一個有關它的新故事,依然在打動著觀眾們,維尼可愛的形象并未因時間而褪色。是怎樣一種力量使這些故事、這些形象,經久不衰地生存著,并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觀眾呢?原因是故事背后蘊藏著的巨大的精神價值。
毋庸置疑,文化精神是文化產業的靈魂。無論是哪種文化產品,如果失去了文化精神的附著,最終能夠留下的只會是蒼白無味的感覺而已。當觀眾在消費作為文化產品的動漫作品時,如果無法獲得任何啟迪、感動乃至思考,那么,這樣的產品將會在失去認受性的命運下自動滅亡。
國產動漫需要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元素
2008年年初,一則有關沈陽動漫產業基地的消息引起了許多關注,消息中透露,有15部正在制作中的原創動畫片,將主要以中國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作為內容,作品的特點是:具有鮮明的中國文化色彩。在沈陽,動漫產業的從業人員有2萬人,2007年,在沈陽完成的原創動畫片制作達到7000分鐘,占全國當年全部原創動畫片產量的1/15以上。作為我國重要的動漫生產基地之一,來自于沈陽動漫產業基地的這則消息,也可以說能夠一窺中國動漫制作群體的一個發展傾向。國內動漫從業者逐漸開始在創作時關注在作品中注入文化含量和精神價值,而這樣一種關注是否會成為更普遍的共同性行為,將對中國動漫的未來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越來越多的國內動漫創作者提出“中國化”的創作口號或以“非常中國”來宣傳自己的作品,但是,僅僅是披上鑲滿“中國元素”的外衣,卻不能生動而又深刻地詮釋中國文化精神,依然是國產動漫急需突破的軟肋。即便是獲得了市場成功的《風云決》,在一切中國元素的包裝下,也因內涵的不夠豐滿,而無法成為可以完整傳遞中國文化和中華民族價值觀念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精神產品。而同樣以中國元素做包裝的《功夫熊貓》,卻在體現著徹底的美國性格。雖然觀眾看到了熊貓,看到了中國功夫,但是卻非常清楚地知道,這是一部標準的美國電影。因此,外衣并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精神內核。正如有評論指出,一部好的電影,應該帶給人們某種感動和思考,甚至是某種不安或酸楚,讓人們帶著某種依戀、憂傷抑或充滿希望的感覺離開電影院,而不是心靈的空白。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動漫作品。國產動漫需要的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元素。(王 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