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出土的“馬首”浮雕
在現存的西夏文物中,有馬造型的文物這是唯一一件
在斷層的泥土中輕輕一摳,居然發現了沉睡近千年的稀世寶貝。8月9日,記者隨同武威市的三位知名文物專家在武威塔兒灣西夏遺址考察時,中國社會科學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著名西夏文學者、泥活字專家孫壽齡在一處山坡地察看時,無意中從土層中摳出一件珍貴的西夏文物——馬首浮雕。
專家輕輕一摳,稀世寶貝露出土層
8月9日上午,記者隨同武威市知名的文物專家孫壽齡、黨壽山、黎大祥驅車前往武威塔兒灣西夏遺址采訪遺址安全保護情況時,文物專家孫壽齡帶領記者到遺址中心的斷層地帶實地察看。在一處鑲著西夏時期陶瓷碎片的斷層旁,具有豐富考古經驗的老專家孫壽齡一邊對記者說著“這里可能有好東西”,一邊用石子在斷層處輕刮。突然,孫壽齡發現有一點白瓷露出土層,他上前用石子輕“摳”了幾下,一件漂亮的馬首浮雕陶瓷現身,馬首浮雕文物從沉睡近千年的泥土中“探出”了腦袋,令在場的文物專家和記者驚喜不已。
為迄今發現的西夏唯一馬造型文物
據知名的文物專家黎大祥介紹,在塔兒灣西夏遺址的河道和山坡地帶,專家們以前就發現了許多瓷器碎片。馬首面世后,經“馬踏飛燕”國寶發現與保護者、著名文物專家黨壽山、西夏泥活字研究專家孫壽齡、武威博物館副館長黎大祥幾位文物專家現場判斷和分析,這是一件距今近千年的西夏時期的極其珍貴的文物。該白瓷馬頭既像是浮雕又像是兩個單面瓷器中的一半。而且這件白瓷馬頭造型逼真,體格健美,飄逸灑脫。馬頭上一縷一縷的鬃毛栩栩如生,動感十足。在馬的脖子上還有幾個圓形的“豹斑”,馬首的下頜部還有健壯的肌肉,其做工技藝精湛,堪稱世界一絕。據文物專家黨壽山介紹,這件稀世寶貝雖然只是一個“馬頭”,但文物研究價值很高,而且,在現存的西夏文物中,有馬造型的文物這是唯一一件。文物專家還推測,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進行系統挖掘,在“馬首浮雕”出土的地方,有可能會發現這匹白瓷馬的其他部位,或者會發現其他更加珍貴的西夏文物。
寶馬沉睡地許多珍寶尚未面世
文物專家黎大祥介紹,塔兒灣遺址位于武威市城南35公里的古城鄉上河村一組。這里地處雜木河上游,兩岸依山。遺址分布在南岸的山坡和一片臺地上,其中部分辟為農田,現已耕種。遺址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260米,以西為草木茂盛的山區牧場,以東雜木河兩岸是開闊的平原農田。早在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人類在居住。在西夏時期,這里是黨項族放牧、從事手工業生產和居住的好地方。
1990年前后,塔兒灣村修建村文化室時與市文物管理部門配合,在此進行了清理,出土了一大批西夏瓷器、窯具和大量瓷片,其種類繁多、釉色多樣。部分瓷器和瓷片上寫有漢字和西夏文紀年、姓氏、名字等。其中一件墨書“光定四年四月卅日郭善狗家甕”漢字,為公元1214年西夏神宗李遵頊時的制品。專業人員經過50多天的整理修復,共復原各種瓷器140多件。據文物專家孫壽齡介紹,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文物工作人員對武威塔兒灣西夏遺址進行了多次挖掘和文物普查。征集到了上百件珍貴文物,各種瓷器碎片就累積了將近一小貨車。僅此遺址出土并館藏于武威博物館的文物中,有10多件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三級以上珍貴文物達數十件,而在此出土并館藏于省博物館的多件文物也堪稱精品,對研究西夏歷史具有重要價值。
目前,塔兒灣西夏遺址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黎大祥告訴記者,武威塔兒灣西夏遺址,是我國西夏考古史上迄今發現出土西夏瓷器數量和種類最多,釉色、花紋繁雜的一處遺址,它的發現已引起史學界的關注,對西夏的考古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但由于經濟實力等種種原因,塔兒灣西夏遺址這一沉睡多年的地下寶庫中,還有許多稀世寶貝沒有面世。 (張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