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風箏禮儀小姐在布展完畢的“祥云小屋”內展示風箏作品。 中新社發 王立軍 攝
國寶、非物質遺產、演出和文化廣場組成了北京“人文奧運”的核心內容。
每屆奧運的主辦城市都力圖通過舉辦文化活動豐富奧運會內容,同時展示自己國家的文化特色。在中國,“人文奧運”面對的是一個古老民族如何講述她的過去與現在。
北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奧運會文化活動處處長王平久負責賽事期間奧運村和奧林匹克中心區的文化活動:祥云小屋、祥云劇場和福娃流動秀。
奧運會開幕倒計時一周年時,他帶領了只有7個人的團隊開始策劃“中國故事”文化展區。展區定位從原先的民俗變為純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再由此突出各省的地域文化特色。他們花了3個月查閱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料,之后拿出了一個提示性方案發送各省文化廳。各省以自愿報名的方式參加。
出人意料的是,很多省市并沒有推選最為人熟知的內容,而是別出新意。比如陜西,并沒有選送很多人熟知的兵馬俑,卻在“祥云小屋”展示陜西皮影,并現場再現古老造紙術流程技藝。
展覽內容最后經由韓美林、余秋雨、于丹等人組成的專家團隊審核,要求有3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強烈地域特色和互動性較強。
中選方案幾乎完全覆蓋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60多個項目。
隸屬文化部的中國對外文化集團稱,奧運會是一場規模盛大的“文化演兵”,這里的“中國文化”不僅包括傳統的民族文化精品,也有近年來中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成果。
“廣場是一個展示平臺。” 北京市文化局副巡視員阮蘭玉說,“比如奧林匹克歷史文化、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民間手工藝等主題展覽,介紹了北京燦爛優秀的民族文化,也展示國外的多元文化。”奧運期間,喀麥隆國家歌舞團、古巴舞蹈團、墨西哥民族歌舞團等十四支外國文藝團隊將來到文化廣場演出。
奧運文化廣場的概念,源于悉尼奧運會在廣場上設置大屏幕,大家坐在草坪上觀看奧運比賽,分享奧運賽事的快樂。這次北京奧組委除了大屏幕,還增加了演出、奧運專題展覽、特許商品專賣和贊助商活動、志愿者服務和奧運禮品交換區、飲食服務6個要素。
奧運期間,還有全國26個省市的55家博物館的169件鎮館之寶,聚集在首都博物館展出。中國美術館與故宮博物院也首次聯手,展出明清繪畫精選藏品。絕大部分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重要品種,也在故宮文華殿陶瓷館首次公開亮相。
其實,中國文化的展示不僅僅是外國人了解,也是對中國人自己進行一次傳統文化的全面溫習和重新認識。
“往北京一站,你就能看到、感受到現在的中國,但過去的中國也是需要講述的。”王平久強調說,“我們不是(要去說)‘紅高粱’,不是講述中國的愚昧無知,而是要告訴世界,經過五千年沉淀以后,中國文化是充滿希望和朝氣的,這是中國人生活的內涵。這些文化,是今天和明天的延伸和對接。” (丁塵馨 周麗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