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頭直指中國和伊朗
在第二部分中,報告用數個段落闡述了一個具體的海空軍事戰略,即所謂“在阻塞通道(ANTI-ACCESS)環境中遏制并擊敗侵略行為”,其中矛頭直指中國和伊朗。
美國的軍事理論一直主張“自由通行”,即美軍在全球各個通道均應通行無阻。美國軍方認為,由于缺乏遠程作戰能力,對手要遏制美軍,只有使用“阻塞通道”的戰術。近年來,在研究如何應對“阻塞通道”戰術方面,美國的假想敵首先是中國和伊朗,重點是包括臺海在內的中國周邊沿海和波斯灣地區。這次也不例外。
報告說,“美軍必須能夠阻止、抵御和戰勝潛在敵對國家所發動的侵略。這種能力是保護自身權益并維護關鍵地區穩定的關鍵國家能力。如果美國缺乏壓倒性的軍力投射能力,美國的同盟和安全伙伴關系的完整性可能會受到質疑,這將導致美國的安全和影響力下降,并增加沖突的可能性。”
報告稱,美軍在國外進行力量投送時,將面臨一些“企圖將自身意志強加給所在地區”的對手的挑戰。具有這種能力的對手獲取了許多尖端武器,可以實施“阻塞通道”戰略,以阻止美軍部隊部署到相關戰區,并干擾美國前沿部隊(即海外駐軍)的行動。
“例如,在過去十年中,中國部署了1000多枚短、中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先進的攻擊潛艇和自導魚雷,日益致命的綜合防空系統,廣泛的電子戰能力,計算機網絡攻擊能力,以及反太空系統。朝鮮和伊朗也部署了大量彈道導彈。”
“這些武器系統遠比伊拉克在海灣戰爭中使用的飛毛腿導彈更精確。由于他們的人數和能力繼續增長,前沿部署的美軍部隊將不再享有自冷戰結束后享有的相對庇護所。(美國海外駐軍的)空軍基地、卸貨港、物流中心、指揮中心、大型水面艦艇和其他對高節奏軍事行動至關重要的資產也將受到威脅。”
報告說,美國軍力投射還面臨著其他領域越來越大的威脅。近年來,敵對國家獲取了先進的反艦巡航導彈、靜音潛艇,先進水雷以及其他危及美軍海上作戰的武器。除了這些武器,伊朗已部署了大批快速攻擊小艇,旨在實施“群狼”戰術,試圖突破美國和盟國海軍艦艇布下的多道海上防線。
對于空中通道,報告說,在未來沖突中,美國空軍將遇到比1990年代更復雜和更具殺傷力的綜合防空系統。俄羅斯已經向中國出售了大量現代化地對空導彈系統,伊朗也要求購買。中國大量部署了第四代戰斗機。黎巴嫩真主黨等非國家行為體已獲得來自伊朗的無人駕駛飛機。報告提到,中國的軍事學說主張在沖突早期對外來干涉者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破壞對手的偵察、指揮和控制系統。“2007年1月,中國證明它有能力摧毀低軌道衛星”。
針對企圖“阻塞通道”的潛在對手,報告建議采用美國海空軍共同實施遠程打擊,包括使用新一代轟炸機、新式巡航導彈和從航母上發射的無人機。海軍還將開發無人水下工具。
“全球打擊”意欲何為
這次報告的一個顯著變化是放棄了美軍多年一直奉行的同時打贏兩場常規戰爭的理念,首次將著眼于要打贏“當前戰爭”作為國防預算和政策制定的首要考量因素。但它仍表示,從中長期而言,美軍必須作好同時幾條線作戰并且取勝的準備,這包括“同時戰勝兩個有能力的侵略性國家的能力”。
這份報告特別提到了美軍發展“全球快速打擊”系統和其他遠程攻擊能力的重要性,并對開發系統模型提出了要求。按照設想,“全球快速打擊”系統搭載的導彈等常規武器將能夠在接到命令后一小時內對全球任何目標實施打擊并予以摧毀。
報告雖未指明對象,但美國國防部長蓋茨于去年1月發表在《外交》雙月刊上的文章點出了發展“全球快速打擊”等遠程打擊能力與中國的關聯。
這篇名為《一個平衡的戰略:重新規劃五角大樓新時代》的論文稱,美國不能把當前擁有的軍事優勢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而需要投資于新的項目、平臺和人員,確保優勢的持久性。“以中國為例,北京在網絡戰、反衛星、防空、反艦武器,潛艇和彈道導彈上的投資可能威脅美國用以幫助其太平洋盟國的主要軍力投送手段,包括基地,空中和海上資產,以及支持它們的網絡。”為此,美國必須發展遠程打擊能力。
美國空軍上將奇爾頓最近宣稱,在2016年部署第一個“全球快速打擊”系統是一個“合理的目標”。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