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一年的推敲和打磨,引人矚目的美國最新一期《四年防務評估報告》于2月初出爐。其中的涉華部分,與105頁的總體篇幅相比雖然著墨不多,但卻暗含玄機,值得深思。
《環球》雜志記者/楊晴川
《四年防務評估報告》是美國軍方用來分析戰略目標和研究潛在威脅的國防政策指導性文件,也是外界了解當前美國軍事理論和戰略意圖的重要窗口。這份報告將對美國的國防戰略、項目和資源進行廣泛的審查和盤點,并按照與之發表日期最近的一份國家安全戰略的要求來確定軍力結構、現代化計劃和預算計劃,以使美軍在中低風險情況下執行該戰略規定的各類任務。《四年防務評估報告》還按照美國的國防預算水平來設計美軍的任務種類。
《四年防務評估報告》理論上是四年出臺一次。1996年,第一份報告問世。第二份最初在2000年底出臺,但因次年“9·11”事件發生,美國安全局勢驟變,所以布什政府在2001年對2000年的報告進行了更新,這兩份算是一份。第三份報告也推遲到2006年才出臺。今年出臺了第四份報告,算是使周期回到了正軌。
除去前言和結論,今年的報告正文共分為六個部分,分別是國防戰略、軍力調整、軍人福利、軍事外交、國防采購和危機管理。其中第一、二和四部分明確提到了中國。
區別對待中國和印度
報告第一部分在論述重要地緣政治趨勢時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和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都在崛起,將繼續影響一個已無法輕易定義的國際體系。其中美國仍將扮演最強大的角色,但為維持穩定與和平也越來越依賴重要的盟友和伙伴。崛起中的大國(中印)是否以及如何充分融入全球體系將成為本世紀的決定性問題,他們的成功符合美國的利益。”
僅從字面上看,美國似乎一視同仁地歡迎新興大國力量增長。但仔細比較,這份報告對中印的措辭和語氣是有顯著區別的,而且似乎還包含著“聯印制華”的意味。
報告在描述印度時是這樣說的。“隨著印度經濟實力、文化傳播和政治影響的增長,她正在全球事務中扮演更具影響力的角色。這種日益擴大的影響力,加之其與美國共同擁有的民主價值觀、開放的政治體系和對全球穩定的承諾,將提供許多的合作機遇。”
報告說,通過增加國防采購,印度軍事能力正在迅速提高,而這些采購項目包括遠程海上偵察、海上攔截和巡邏、空中攔截和戰略空運。“印度已經通過打擊海盜、維和人道主義援助以及救災工作建立起全球軍事影響力。”報告還著重指出,“隨著其軍事能力的增長,印度將成為印度洋及以外地方的‘安全凈提供者’,并以此為亞洲做出貢獻。”
在說到中國時,報告雖然同樣承認中國實力在增長,但語氣要保留許多,而且充滿懷疑。
在第四部分,報告用了一個很長的段落分析評說中國及美中軍事關系。
報告說,中國快速發展的全球經濟力量和政治影響力,加之其同樣快速增長的軍事能力,成為亞洲地區戰略環境中的核心和決定性要素之一,在全球安全事務中也日益如此。中國在區域和全球經濟和安全事務中日益增長的存在和影響“是不斷演變的亞太戰略格局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報告說,為了給自身更大的區域和全球利益提供支持,使之在提供國際公共產品方面發揮更為重大的作用,中國已開始對其軍隊的角色、任務以及能力做出新定位,“這將使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一個更實質和更具建設性的角色。”“美國歡迎一個強大、繁榮和成功并在世界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的中國的崛起”。
然而,接下來,報告話鋒一轉,稱(中美關系)“未來并不確定……為審慎起見,美國將防范另一種可能性,也就是說,即使通過合作方式,也可能無法防止(中美)破壞性競爭和沖突”。
報告接著老調重彈,又翻出所謂“中國軍事透明度”問題。
“中國軍事現代化有限的透明度——包括能力、意圖和投資等方面,仍然是所在地區一件日益堪憂的事情,從而增加了誤解和誤判的潛在來源。”
“缺乏透明度、中國軍事發展的性質和決策過程,使人對其未來在亞洲和以外地方的行為和意圖提出合法性的問題。有關其軍事現代化計劃的步伐、范圍以及最終目的,中國只分享了有限信息,使人對其長遠意圖也提出了一些合法性的問題。”
聯想到美國近年來與印度加強軍事合作的動向,此次報告將中國和印度區別對待,明顯是別有用心。此外,鑒于“東亞的復雜形勢”,報告還建議美國同時加強地區伙伴的作用,包括澳大利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和越南。至于這一圍堵戰略針對的是誰,明眼人一看便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