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加速俄內外經濟政策轉變
由于俄羅斯經濟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機中受創嚴重,觀察人士已警告稱,俄羅斯有從“金磚四國”中掉隊的可能。為此,該國經濟對以中國為首的亞洲新興市場的依賴程度將會大大增加;而這一變化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俄羅斯內外經濟政策的現時調整趨勢。
與亞洲國家經貿關系升溫
中俄經貿關系的日益密切則早已是不爭的事實。數據顯示,2002年至2008年期間,中俄貿易額由93億美元升至560億美元,累計增幅高達500%;今年3月,兩國甚至還簽署了總額高達250億美元的“石油換貸款”協議。而據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中心主任李英楠介紹,俄羅斯對這一數字的未來預期是雙邊貿易額在2010年達到600億-800億美元。
在對華經貿關系不斷“升溫”的同時,俄羅斯也開始密切與東南亞市場在經貿領域的合作。中國中俄關系史學會常務理事戴桂菊指出,無論是與中國還是東盟加深貿易合作關系,俄羅斯都是處于更主動、對合作關系依賴性更強的一方。以近期的中俄經貿關系變化趨勢為例:今年第一、二季度,中國均為俄羅斯最大的貿易伙伴;而同一時期,俄羅斯則在中國貿易伙伴的排行榜上由第8位迅速滑落至第13位。
對俄羅斯頻繁與亞洲新興經濟體加深經貿關系,戴桂菊認為,俄羅斯在金融危機中受創較為沉重,雖然政府出臺了相關危機應對措施,但由于對銀行流動性使用缺乏有效監管,大部分政府資金被用于銀行還債而并未流入市場,導致俄羅斯經濟復蘇進程緩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1日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俄羅斯經濟將在今年收縮7.5%,明年的增長預期也僅為1.5%,兩項數字均遜于中國、印度和巴西,從“金磚四國”掉隊絕非危言聳聽。在此背景下,低迷的俄羅斯經濟對于投資的渴求程度甚于以往,選擇危機中表現優異的中國經濟和率先走出衰退的東南亞經濟作為合作對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告別“資源型”增長支點
當然,除巨大的投資潛能外,中國與東盟等亞洲新興市場在發展需求和地緣因素上的特征,也是其成為了俄羅斯經濟告別“資源型”增長的重要支點。
據戴桂菊介紹,早在普京的第二個總統任期內,當時的俄羅斯政府就曾指出,改變俄羅斯經濟的“資源型”增長方式是必要的。現在,過度依賴資源發展經濟的弊端已顯露無遺,再加上俄羅斯雖資源豐富,卻并不掌握全球資源類商品的定價權,俄羅斯迫切需要提高其機械和高技術等產品在其出口中所占比例。在此層面上,正經歷快速成長的亞洲新興市場巨大的需求,恰好契合了俄羅斯的主觀意圖;這也是俄羅斯依賴亞洲新興市場的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原獨聯體和東歐地區國家對俄羅斯的排斥,也迫使俄羅斯尋求新的經貿合作伙伴。在一些當前和過去的地緣政治因素干擾下,俄羅斯與周邊國家經貿往來過程中的沖突和摩擦不斷產生。
本次全球金融危機也顯示,東歐及獨聯體國家希望減少對俄羅斯勞動力市場的依賴程度,如果俄羅斯沒有工作崗位,那么從那里匯往獨聯體其他成員國的款項數額則相應減少,因此,部分東歐和歐洲地區獨聯體國家主觀上也希望減少對俄羅斯經濟的依賴程度。
“東張”不誤“西望”
戴桂菊認為,在盡快擺脫危機負效應和保證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求下,俄同樣將歐美作為實現其經濟結構轉型和長期發展目標的重要合作對象;就像俄羅斯國徽上的“雙頭鷹”那樣,一面向東張望,一面又把目光投向了西方。
首先,作為建立新的儲蓄貨幣建議的最早倡議者,俄羅斯近期卻在有意回避這一話題:9月下旬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20)匹茲堡首腦峰會前,俄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阿列克謝·庫德林提前表示有關建立新儲蓄貨幣的內容將不會成為峰會主要議題;而本月初,庫德林又在回答關于將石油交易中使用的貨幣過渡至美元替代品的問題時表示,不會就此進行針對性談判。
其次,俄羅斯第一副總理伊戈爾·舒瓦洛夫近日暗示,俄羅斯在堅持與其關稅同盟伙伴哈薩克斯坦和白俄羅斯同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問題上,態度已經有所松動。他表示,目前白俄羅斯正在嘗試通過修改立法和關稅壁壘的方式做出讓步;而一旦這種安排仍然會讓談判進度過于緩慢,俄羅斯將退出聯合談判,轉而尋求獨立“入世”。
戴桂菊進一步強調,俄羅斯正試圖向東西方展示的合作態度,同樣也存在于該國周邊經貿關系中。她舉例稱,中亞的土庫曼斯坦擁有全球天然氣儲量的1/3,而俄羅斯在處理對土關系時,也沒有采取對待獨聯體國家時習慣性的強勢態度。戴桂菊認為,這反映了俄羅斯在調整國內外經濟政策時更為現實的視角,而這將成為俄羅斯經濟龐然大物“轉身”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