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內的陳設
各地民居因生產生活條件的差異而在居室結構和裝飾上有所不同。農區民居的底層多作圈關牛羊等牲畜家禽用,一般不住人,二層多作為居室,根據房屋的大小,一般用木板隔成三五間不等,分別作為臥室、客廳、經堂、廚房和貯藏室等部分。房屋小的人家往往將二層靠前的較大房間作為主室,人們的日常起居、待客等均在主室,一室多用。經堂是居室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都要根據家庭條件用或大或小的專門房間作為供奉神佛的經堂。
過去一般人家日常起居不用床鋪和椅凳,多是在主室內靠窗沿墻擺放一圈稱為“卡墊”的鋪墊,上鋪毛織藏毯(亦稱為“卡墊”),“卡墊”前面放一張稱為“覺孜”的藏式矮桌,供家人和客人飲茶用膳之用。“卡墊”是藏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人們平時睡臥起坐均用“卡墊”。現在不少人家已習慣用床,床架稱為“墊架”,仍多以“卡墊”作墊。“墊架”類似于單人床,寬約1米,只能睡1人。大床稱為“聶赤”,有木床、席夢思、鋼絲床等。毛織“卡墊”是極富民族特色的美觀實用的生活用品和手工藝品,江孜地毯廠生產的“卡墊”享譽四方。
藏族居室內擺放的家具主要有藏柜和藏桌。藏柜有“比崗”和“恰崗”等類別。“比崗”高1米多,上部對開門,內鑲玻璃,可放書等物品,多放置于室內的一角。“恰崗”意為“雙柜”,因此必須成對擺放,多靠墻放置于居室的正面。“恰崗”格內可放東西,佛龕多擺放于“恰崗”之上。“覺孜”為高約60厘米、面寬80厘米的方形藏桌,三面鑲板,一面設兩扇門,桌腿造型別致,形似狗腿。有的人家還擺放稱為“甲覺”的漢式桌子。有的藏柜用料考究,精雕細刻,制作甚為精美,刷涂土漆后锃亮發光。多數藏柜是在柜的表面(靠墻的一面除外)繪各種圖案,常見的有八祥徽、仙鶴、鳥獸、花卉等,色彩十分艷麗。藏桌表面也繪有人們喜歡的吉祥圖案。
廚房多為單獨的房間。火灶一般設在廚房的一角,也有的設在與門相對的墻的正中位置。火灶過去多是三角鐵灶臺,煙通過屋頂特設的天窗出去,現在許多地方都用設有煙道的連體灶臺,人們再也不受煙熏火燎之苦。靠近灶臺的墻壁上掛放水瓢等器具,人們喜歡用銅質水瓢,盛水缸也喜歡用銅缸。鍋過去多是“漢陽”鋁鍋和銅鍋,平時擦拭得锃亮整齊擺放為一排。此外,酥油筒、酒壺酒筒、糌粑盒等生活器具都按不同的位置擺放于廚房中。廚房里,多數人家安放有餐桌供家人平時用餐,如有客人,則多在主室待客。
許多人家設有專門供家人禮佛的經堂。經堂內的陳設多是在靠墻處放一對“恰崗”,“恰崗”上面設“卻雄”(佛龕),“卻雄”內放置或塑家人主供的佛像。拉薩一帶多供“師徒三尊”塑像,昌都、類烏齊一帶多供蓮花生大師塑像,也有的供三世佛、度母、觀世音、金剛手等,佛像有泥塑、銀質、銅質或唐卡等類別。在“卻雄”前面的藏柜頂上擺放三排稱為“頂”的銅制凈水碗,每排7個,每天獻供凈水。佛龕下有稱為“波雄”的木制長方形香爐,雕刻精美,古色古香。經堂內的墻壁則根據各自的經濟條件或用色涂墻或繪壁畫,也有的是在墻上貼紙唐卡佛像。富裕人家常把經堂裝飾得富麗堂皇。筆者曾在昌都地區昌都縣、類烏齊等地看了十余戶人家的經堂,大都裝飾華麗。其中有一戶人家在經堂內不僅供奉大量佛像,懸掛許多唐卡,還專門購買了全套《甘珠爾》經供奉。據主人介紹,僅購置佛像佛經等就已花銷近10萬元,一般人家的經堂從購物到裝飾都要花近萬元到數萬元不等。經堂內一般不住人,但設有“墊架”床,如請喇嘛到家念經做法事,喇嘛可住于室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