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和"10+1"是指東盟10國和中日韓3國以及東盟10國分別與中日韓3國(即3個"10+1")合作機制的簡稱。
20世紀90年代后期,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東盟國家逐步認識到啟動新的合作層次、構筑全方位合作關系的重要性,并決定開展"外向型"經濟合作。"10+3"和"10+1"合作機制應運而生。
近年來,"10+3"、"10+1"合作機制以經濟合作為重點,逐漸向政治、安全、文化等領域拓展,已經形成了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良好局面。"10+3"在18個領域建立了約50個不同層次的對話機制,其中包括外交、經濟、財政、農林、勞動、旅游、環境、文化、打擊跨國犯罪、衛生、能源、信息通信、社會福利與發展、創新政府管理等14個部長會議機制。"10+1"確定了五大重點合作領域,即農業、信息通信、人力資源開發、相互投資和湄公河流域開發。在"10+3"、"10+1"合作機制下,每年均召開首腦會議、部長會議、高官會議和工作層會議。
此外,東盟還與其他域外國家展開不定期的"10+1"對話合作。
中國為"10+3"和"10+1"合作機制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1997年舉行的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中國與東盟領導人發表的《聯合宣言》,確定了雙邊睦鄰互信伙伴關系。2002年,中國與東盟簽署了《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確定了2010年建立自由貿易區的目標。2003年,在第七次"10+3"和"10+1"會晤期間,溫家寶總理與東盟10國領導人簽署了《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伙伴關系聯合宣言》,出席了中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簽字儀式。2004年,溫家寶總理出席第八次"10+1"領導人會議,雙方簽署了《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議》和《中國-東盟爭端解決機制協議》。
東盟-中日韓(10+3)外長會議
是指東盟10國加中國、日本、韓國3國外長舉行的會議,它是10+3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框架下的一個專業部長級會議機制。會議在東盟外長會議后舉行。首次10+3外長會議于2000年7月在曼谷舉行,中國外交部長唐家璇在會上提出東盟10國和中日韓3國的合作重點應放在加強金融、經濟和科技等領域。
10+3財長會議
10+3財長會議是指東盟10國(文萊、柬埔寨、印尼、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加中國、日本、韓國3國財長會議,它是10+3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框架下的一個專業部長會議。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東亞國家共同面臨如何應對和防范金融危機的問題。有關國家的領導人感到本地區有必要加強合作,尤其是財政和金融合作,以便盡快恢復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在中國提議下,10+3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設立了財長會議機制,參加者為上述國家的財政和中央銀行官員。1999年4月,首次10+3財長會議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討論了亞洲經濟和金融形勢、加強東亞財金合作等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