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西頻道12月28日電(記者周丹丹 程群)面前是一張巨大的世界地圖,從中國西南邊陲廣西發出的箭頭,射向越南、柬埔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
“東盟國家有大量的勞動力、豐富的土地資源、廣闊的市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將給雙方帶來更廣闊的經濟合作前景。”談起自貿區建成給企業帶來的愿景,地圖的主人——廣西明陽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覃奇茂的眼中滿是希冀。
2010年元旦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全面啟動,更多的商貿機遇和挑戰將為企業提供更廣闊的區域性市場,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把目光對準了東盟這塊投資貿易熱土。
自貿區為中國企業帶來商機
按照《貨物貿易協議》,對中國和東盟老成員國,正常產品在2010年1月1日關稅將最終削減為零。2015中國和東盟新成員國正常產品的關稅也將降為零。
關稅壁壘的逐漸取消給企業帶來更多實在的商機。自貿區實現零關稅以及貿易便利化,對企業的產品出口大為有利。“東盟成員國產業結構雷同,加上自身市場規模較小,因此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仍選擇外資依賴的發展途徑,許多國家希望來自中國的新增投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張海森博士說。
東南亞廣闊的市場空間和迅速發展的經濟實力也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看好,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10月份,出口東盟國家柴油發動機共11600多臺,較去年同期增加25%,出口金額5.48億元人民幣。
隨著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雙方貿易互補性的發展潛力將愈發凸顯。廣西社科院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劉建文說,中國與東盟的互補性貿易將極大豐富雙邊國內市場。例如,東盟國家鋼材生產成本較高,產能不足,為中國鋼材出口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中國從東盟進口的原油、成品油、塑料原料、天然橡膠、鐵礦砂和煤炭等能源型商品,可有效解決中國生產性原材料不足和能源缺口的困境。
“美好愿景”背后風險并存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李光輝認為,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后,中國和東盟的投資貿易將更加頻繁,中國企業開拓東盟市場時,首先要對東盟市場有一個清醒全面的認識。
“部分國家或許會出于貿易保護主義設置‘隱性壁壘’”,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法制與綜合業務處副處長謝柱軍認為,自貿區建成后,傳統的“關稅壁壘”將逐步被打破,一些與東盟同質化較嚴重的出口產品可能對東盟國家相關行業造成沖擊,東盟國家很可能利用非關稅壁壘來保護本國產業。
“他們不會直接出臺違反WTO規則的條款,但非關稅的軟性條款和技術性壁壘實際上已經出現。”梁冰說,“‘10+1’的落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理想,比方說在產品的質量認證過程中,有些國家的某些部門會拖延檢驗時間。”
此外,專業人士估計,從過去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表現看,“走出去”后常有降價競爭,這種機會主義可能會對市場形成新的一輪沖擊,當地的經銷商和傳統的競爭格局乃至價格秩序都會洗牌。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中方常務秘書長許寧寧認為,開發東盟新市場應該是有序的,在媒體的大規模宣傳下,如果企業一哄而上、惡性競爭,將會造成非常惡劣的后果。
“自我保護”成中國企業面臨的課題
“為避免投資風險,購買政治風險保險已成為緩解政治風險的一項有力措施。”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江榮卿說。當投資發生保險機構所承保的政治風險時,先由承保機構負責向投資者賠償損失,然后由該機構取得代位求償權,依據中國與東盟各國簽訂的雙邊投資保護協定向東盟各國辦理索賠事宜,從而有效保護中國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許寧寧認為,政府要加大對中國—東盟自貿區及其條款的宣傳力度,幫助企業盡快學習和適應貿易新規則,制訂應對新變化的方案。
中國與東盟相互市場開放后,中國貿易逆差逐年大幅下降,這一現象引起了東盟一些國家的擔憂,東盟國家有關行業商會已向政府提議不能開放市場,否則會沖擊其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
“針對上述情況,政府應該成為企業走向東盟的親友團和智囊團。”李光輝說。政府主管部門應該從政策和資金角度對中國企業提供便利和支持。同時,把行業對接合作納入中國—東盟經貿合作的工作內容,盡快推動中國行業商(協)會進入自貿區角色。(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