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今年吹響流通業發展號角,到2010年流通業增加值將達到2500億元,占GDP的12%以上
“十五”期間,廣東商貿流通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基本維持在9%左右,年均增速低于工業增加值7.6個百分點。2004年更低于11.8個百分點。而今年出臺的《廣東省流通業發展“十一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寫道,到2010年,全省流通業(批發、零售和餐飲業)增加值達到2500億元,占GDP的12%以上;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就業人員的15%;最終消費率達到60%;全省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比2004年下降3到5個百分點。專家表示,從2006年開始,“十一五”規劃吹響了號角,粵商將駛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回看"十五"
專家表示,此前,廣東省確定把現代流通業作為全省先導型支柱產業,成為“十五”期間最大的契機———據了解,作為2002年的政府“一號文件”,當年便開始把連鎖經營、現代物流和中高級批發市場作為發展現代流通業的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給予大力引導和扶持。此舉很快令廣東零售業走出持續五年的“低谷期”。
市場總量居全國前列
據廣東省經貿委統計,2004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70.42億元,比上年增長13.6%,占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950億元的11.8%。“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1.8%。全省批發零售貿易業商品銷售總額14051.24億元,比增19.2%,其中批發額8712.45億元,增長22.7%;零售額5338.79億元,增長14.1%。“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4.2%。
到2004年,25家流通龍頭企業,有8家營業收入增長超過30%。并且,有3家入選我國重點培育的大型流通企業集團,7家進入“2004中國連鎖百強企業”行列。
廣東省經貿委專家表示,現代流通業拉動經濟增長效果非常明顯,2004年全省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從業人員634.32萬人,占全社會就業人員的13.5%,吸納就業人數在國民經濟各行業中排第三位。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業實現增加值1378.72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十五”期間平均增長9.2%。我省最終消費率為55%,明顯高于上海(44%)、江蘇(44%)和浙江(46%)。
流通業種業態不斷創新
資料顯示,過去幾年來,連鎖經營得到更廣泛認同和應用———從商業零售業,向餐飲、服務業領域推廣,銷售增長和比重不斷提高。
據廣東省統計局統計,2004年全省限額以上連鎖企業127家,分店4657家,實現銷售總額736.72億元,增長42.1%,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快28.5個百分點,占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
初步統計,目前全省一萬平方米以上的購物中心和大型商場200多家,面積890萬平方米。餐飲市場云集海內外各種文化流派、風味各異的企業,一批百年老店和新派粵菜企業,創新經營方式和烹飪技術,享譽省內外,我省餐飲業,營業收入及其占社會商品零售額比重、人均消費水平,均居全國前列。此外,市場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商業服務業各業種、業態,如百貨公司、超級市場、便利店、專業(賣)店等,已涵蓋消費品和生活服務業市場,直銷、郵購、電視購物、網上交易等無店鋪銷售形式發展迅速。
流通體制改革繼續深化
廣東一家物流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過去幾年來,作為現代流通業重要成分的現代物流業和會展業發展也非常迅速———到2004年,全省已有19家物流企業進入“中國物流100強企業”行列。同時,還培育出“中國(廣州)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泛珠三角區域經貿合作洽談會、珠江三角洲地區北部山區及東西兩翼地區經濟技術合作洽談會(“山洽會”)、“粵港(國際)物流合作展覽會”、深圳“高交會”、東莞虎門“服裝展”、珠海“航空展”等一批規模大、知名度高、國際化水平的會展品牌。
廣東省連鎖經營協會會長孫雄表示,流通體制改革也在繼續深化,“排頭兵”、“偵察兵”齊頭并進。在此條件下,以民營為主導,國有、外資互動發展的市場格局基本形成。在探索流通業現代化方面,國有企業發揮“偵察兵”作用;在做強做大方面,民營企業成為行業“排頭兵”。其中,25戶重點流通龍頭企業發揮行業示范效應,成為流通業的骨干力量。一批具有嶺南商業文化特色的品牌專業(賣)店、餐飲連鎖店,在全國市場影響越來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