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藏傳佛教是顯密兼修的,不單純是密教。藏傳佛教中最大的教派是黃教(格魯派),其理論基礎為中觀學,與漢傳佛教禪宗是一致的,差別在于具體修持方法。
二、黃教中最為重要的崇拜對象為“三部主”,又稱“智悲力三尊”、“智仁勇三尊”,分別為佛之智慧曼殊師利(文殊)菩薩、佛之慈悲觀世音自在菩薩、佛之威力金剛手菩薩。藏傳佛教修持法門《三部主合修略軌》中,亦以文殊咒排在第一位。當然三部主都是大菩薩,地位是一樣的,但文殊菩薩的排序顯然先于觀音菩薩。而古代清朝皇帝被藏傳佛教奉為文殊菩薩化身、DALAI喇嘛被奉為觀音菩薩化身。換句話說,在藏傳佛教幾位主要領袖中,清帝的排序先于DALAI。
三、BANCHAN在藏傳佛教中被認為是阿彌陀佛化身,而觀音菩薩又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因此BANCHAN與DALAI的宗教地位是一致的。不過BANCHAN實力較弱,所以政治地位低于DALAI。乾隆二年,他擁有寺院327所,喇嘛13670人,農奴6752戶。而DALAI擁有寺院3150所,喇嘛302560人,農奴121438戶。
四、黃教以丹甘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倫布寺為四大主寺,散布各地的大小寺院為屬寺,每個主寺下有若干屬寺,有的屬寺還有自己的屬寺。XIZANG封建主向黃教布施了大量財富,如地產、莊園等。主寺、屬寺各有自己的農奴和莊園,在經濟上相對獨立。但是,屬寺的主持(堪布)需由主寺派出,由此形成一個嚴謹的教會組織。
五、黃教教會原本并不掌握政權。17世紀帕竹政權衰敗,白教教會聯合其他勢力打擊黃教,于是黃教引來蒙古軍隊,在XIZANG建立了蒙古王公固始汗的世俗政權,確立了黃教獨大的地位。這個世俗政權后來臣屬清朝。清朝對XIZANG統治的確立,始于XIZANG世俗政權的臣屬,而不來自黃教教會。XIZANG世俗政權曾奏請清帝廢黜六世DALAI喇嘛,清帝予以批準,六世DALAI被XIZANG世俗政權押解赴北京,途中去世。
六、康熙五十六年(1717)準格爾人入藏,消滅了依附清朝的XIZANG世俗政權(拉藏汗),清軍擊退準格爾人后,任命駐藏大臣代表清帝管理XIZANG,并委任世俗貴族擔任各地官長。但是世俗貴族之間紛爭不休,經常發生內訌,甚至發生謀殺駐藏大臣的惡性暴亂。暴亂期間,七世DALAI曾要求各地效忠清廷,抵制謀逆者。因此,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皇帝(除曼殊師利菩薩,乾隆皇帝又被尊為長壽佛)委任DALAI介入XIZANG政權,與駐藏大臣地位相等。黃教教會因此擁有XIZANG政教大權。
七、清帝和DALAI的宗教地位也許是相等的,但清帝的排序先于DALAI。不過,清朝和XIZANG的政治地位絕對不是對等的。清帝即是XIZANG的世俗統治者,又是藏傳佛教的主要領袖。DALAI之所以能夠成為XIZANG的世俗統治者,則是由于清帝的委任。
八、民國成立后,XIZANG統治者認為已結束對清朝的責任,可以DULI,因此除學僧外,驅逐所有在藏漢人。而后幾大勢力相互攻擊,DALAI一系占據優勢,BANCHAN被迫離開XIZANG,避居青海。1949年建國后,BANCHAN派代表前往北京請求援助,并在大軍入ZANG時給予大量支持,因而得以返回扎什倫布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