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今天在杭州閉幕。作為目前國內最高規格的國際性專業動漫節,38個國家和地區的322家動漫產業機構在本屆動漫節亮相。正在快速崛起的中國動漫產業,已經讓國際同行刮目相看。
中國動漫產業發展速度驚人
中國動漫的發展速度堪稱世界第一。2008年的國產動畫生產數量已經突破12萬分鐘,是2003年的10倍。到2008年底,我國擁有動漫生產機構5473家,從業人員20余萬。全國開設動漫專業的大專院校從2005年的237所增加到2007年的447所,在校研讀動畫專業的學生達到了50萬人,制作規模也開始超過日本。
為了提升中國動漫產業的整體水平和競爭實力,文化部和各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促進動漫產業發展。文化部的計劃包括:研究制訂一個全國性的動漫產業發展規劃及配套政策;培育具有較強實力的大型動漫企業集團,引領更多中小動漫企業開展國際競爭;組建全國性的動漫行業協會等。各地則在打造動漫基地、獎勵動漫企業等方面出臺了許多有效舉措。國內首個“國家動漫游戲產業振興基地”已在上海誕生。長三角地帶崛起了多個動漫產業基地——由國家廣電總局、科技部、文化部、新聞出版總署審批的20家國家級動漫基地中,長三角一地就獨占11家。三年來,杭州市用于動漫政策獎勵資金達到6600萬元。而江蘇省去年制定的《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表示,到2010年,江蘇動漫產業收入將超過100億元,并打造20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動漫龍頭企業。
在強勁的政策扶持下,中國的動漫精品也脫穎而出。《喜羊羊與灰太郎》、《風云訣》、《功夫小子》、《月亮大馬戲團》、《莫非》、《葫蘆兄弟》、《牡丹亭》、《鄭和下西洋》等一大批中國原創動漫不但在國內走俏,而且在國際市場走紅。中國動漫人從中看到了中國動漫產業的希望,開始不滿足于做外國動漫的加工。
原創性和可看性依然是關鍵
中國的動漫產業盡管在生產數量、藝術質量、制作技術、產業結構、教育教學等方面都獲得了飛速發展,然而,與動漫大國日本相比,中國動漫的產業化明顯落后。據統計,目前全球播放的動漫作品中,有60%來自日本,動漫產業在日本GDP中的比重超過10%,成為日本第三大產業。而摩根士丹利的研究報告顯示,2007年中國動漫業產值僅占GDP的0.5%,5至10年內有望增加到1%。文化部副部長歐陽堅今年3月透露,目前中國動漫產業的整體素質不高,經濟效益比較低下,85%以上的動漫企業處于虧損狀態。
記者曾就中國動漫產業的“短腿”問題請教過“香港漫畫之父”黃玉郎先生。他認為,中國內地的動漫產業“從小學生到中學生”只用了3年時間,但要成為“大學生”,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中原創性和可看性依然是關鍵。曾在1963年首播《鐵臂阿童木》而聞名于世的日本富士電視臺是目前東亞最具影響力的商業電視媒體之一。該電視臺的執行局長前田和也這次在杭州舉辦的動漫論壇上說得更加直截了當:動畫片“不僅要追求播放的成功,更要重視播放以外的強大收入。”
盡管如此,幾乎所有專家對中國動漫產業的前景都表示樂觀。其中最讓人樂觀的是中國的動漫消費市場。我國14歲以下兒童有3億多,超過美國總人口;成人對動漫的興趣也在快速增長;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消費開支的增加,都給動漫產業提供了十分龐大的市場。今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武漢考察時表示:“要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要向世界展示中國的軟實力,讓中國的孩子多看自己的歷史和自己國家的動畫片。”這一天應該不會太遙遠。
本報駐浙記者 萬潤龍(本報杭州5月3日專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