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實驗室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去年我國軟件產業盜版率降至20%
“國外的數據像一座大山,壓了中國十幾年,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中國互聯網實驗室總裁方興東日前表示,由國外軟件巨頭組成的商業軟件聯盟(BSA)對中國軟件盜版率的統計數字嚴重失真,應該“讓中國數據發出國際聲音”。
他在當日的《2007中國軟件盜版率調查報告》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由該組織研究得出的2007年我國軟件盜版情況最新數據:按市值折算,軟件產業的盜版率為20%,軟件產品的盜版率為31%,計算機軟件的盜版率為41%———這和BSA近幾年一直80%以上的數字有天壤之別。
統計出入為何天壤之別
在2005年之前,中國軟件盜版率的調查數據發布者只有一家———即BSA,包括我國在內的全世界各國引用的都是來自于BSA的統計。根據該商業軟件聯盟的調查,中國是世界上軟件盜版較嚴重的國家之一。2005年開始,國家知識產權局委托互聯網實驗室承擔我國軟件盜版率的研究工作。
根據互聯網實驗室今年的調查結果,與2006年相比,全行業按市值計算的盜版率由24%下降為20%;收費計算機軟件套數盜版率由63%下降為56%。其中,單位用戶收費計算機軟件的套數盜版率由39%下降為35%;個人用戶由78%下降為69%。并且隨著政府部門和企業推廣的軟件正版化工作,尤其是操作系統的強制安裝政策,最為嚴重的操作系統盜版行為也得到遏制,盜版率由68%下降為39%。但BSA的調查數據顯示,2005年到2007年中國的軟件盜版率雖然有所下降,但是仍高居世界軟件盜版的榜首。
中科院院士倪光南認為,BSA和中國互聯網實驗室應該同時公開調查方法和調查數據,便于進行公開比較。到目前為止,只有互聯網實驗室公開了調查數據和方法。“很遺憾,BSA的統計方法仍然是不透明的。”倪光南說。
“BSA主要是一個PC廠商的代表機構,而微軟在整個PC軟件占的份額達到90%,商業軟件聯盟的主要收入來源有99%是來自微軟,因此商業軟件聯盟的客觀性讓人懷疑。”方興東提出了對BSA的質疑。
方興東介紹,與BSA相比,互聯網實驗室的調查方法較為本土化。互聯網實驗室采用綜合運用行業數據、抽樣調查、回訪調查、專家估算相結合的調查計算方法進行調查。同時互聯網實驗室提出了按照軟件安裝數量和按照軟件折算市值兩個系列的軟件盜版率概念,并建立了一套便于檢驗的盜版率計算模型。
呼吁中國的“可容忍盜版率”
對于盜版問題,當日與會嘉賓還提出了一些獨特的看法。“沒有壟斷、就沒有盜版,而且隨著未來軟件網絡化和服務化趨勢的不斷深化,盜版的問題也就不復存在了。”方興東說,正是微軟等軟件巨頭把其產品價格定得太高,中國用戶買不起,才導致盜版盛行。
互聯網實驗室副總裁王俊秀認為,客觀地對待盜版率,提出與社會經濟文化相匹配的可容忍的盜版率,是目前各方最應該具有的態度。
方興東也提到可容忍盜版率,他認為一個國家的盜版率本身就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是市場經濟市場需求決定的,它跟一個國家的整體的經濟和文化社會條件是相關的。方興東介紹,可容忍的界限是指與全球相同的經濟與人文條件作為參照,低于這些指標就非常好,不需要動用太多的行政資源。如果高了,就需要采取措施,把容忍盜版率作為一個指標進行決策。
他在當日“知識產權沖突與可容忍盜版率”的演講主旨是:建立知識產權的自主意識,以同等發展中國家作為參照系,找到中國可容忍的盜版率的指標,尋找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正確之道。
“反盜版也要通過自下而上的市場經濟手段,而不能總是用自上而下的國際爭端解決。”方興東說。(賈林男 丁開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