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兩會伊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容時尚報》社長兼總編輯張曉梅關于“實行家務勞動工資化,切實保障女性權益”的提案,已經引起了各方的強烈關注和討論。
張曉梅稱:“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承認和體現女性,特別是那些全職太太在家庭中付出的勞動。”對此,有人表示同意,也有人認為“雷人”、“不靠譜”。
姑勿論孰是孰非,但就家務勞動價值本身而言,的確是一個值得重新衡量和對待的問題。
下面,不妨聽聽來自各方的觀點和看法———
獨家之言
家務勞動的社會價值
地主貓
最近,全國政協委員張曉梅關于“實行家務勞動工資化,切實保障女性權益”的提案,引發了熱議。
其中很多的議論,只著眼于老公該不該給老婆發工資和家務工資化會不會褻瀆夫妻感情等問題上,很少有人去關注家務勞動本身的社會價值。
家務勞動作為社會分工的一種,具有其自身的社會價值。就如讓每一個老人有尊嚴地老去,讓每一個小孩子在關愛中成長,既是家庭的努力,也是社會的追求。
有兩位同患老年癡呆癥的老人,卻有著不一樣的生存狀態。徐姓老人,因為有媳婦的專門照顧,穿戴整潔、神情安詳,媳婦還整天推著她外出曬太陽,雖然癡呆,卻讓人感受到頤養天年的幸福;而張姓老人,因為子女忙于生計沒有人照顧,總是經常走失,大家興師動眾地找回來后,子女干脆把她鎖在一個小房間里,吃喝拉撒全在里面,酸臭無比,生命如同困籠之鼠,毫無尊嚴可言。
很多人會說,這是孝與不孝的問題,但我認為這恰恰說明了家務勞動的社會性。家庭照護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問題,也是社會的問題,家庭照護做得好,會讓人感受到美好與和諧,家庭照護做得不好,家庭的事情往往就會擴充成為社會的問題。在今天,我們強調“老有所依,幼有所托”,聽起來很美,但其實就如以前沒有減免學費的九年義務教育一樣,強調的是家庭義務,而不是社會義務。
歐美國家把社會給予家務勞動者的報酬叫做社會工資。在芬蘭,有一項家居照顧津貼,專門發放給在家照護老弱病殘的人士,芬蘭的城市,一些在家照顧原本要入醫院的病弱者更可獲得每月850至1200歐元的津貼。在美國,聯邦政府及部分州政府定有法例或法案,協助照顧者履行照顧職責,包括直接支付現金予照顧者,親屬或鄰居朋友就如同其他的家居照顧工作者般可被政府雇用,按時計酬。
以貨幣化來審視家務勞動,強調家務勞動的社會價值,絕不是計算洗一個碗多少錢,疊一床被子多少銀子的錙銖必較,而是對家務勞動價值的尊重與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