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二)指南內容
1、研究目標
針對宜興市城鎮化新區建設帶來的潛在污染壓力,以及入太湖河流水質改善的要求,以實現低影響開發為目標,結合以高鐵新城為重點的新區建設,研究城鎮化新區基于污染源全面控制、水質水量基本復原的水環境系統構建方法,開發以源頭控污減排、資源回收利用為特征的新型排水技術體系,開發綜合的低污染、低影響城市建設方法及公共基礎設施體系,通過示范工程的實施,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和水環境質量保障,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的協同建設與管理,形成可持續、低碳、綠色、可復制的新型城鎮化新區健康水系統模式。
2、主要研究內容
(1)城鎮化新區水環境系統構建模式研究與示范
依托宜興“高鐵新城”建設,結合新區規劃和實施效果的模擬評估,研究基于多目標的城市低影響開發的量化評估方法, 開發具有一定通用性、可用性強的新城低影響開發規劃評估工具,進行具備地表低影響開發工程措施與地下雨水排除管道綜合模擬功能的新城低影響開發規劃,并提出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與技術路線。以“高鐵新城”為典型區域,開展城鎮化新區水環境系統構建模式研究,提出以實現低影響開發為目標的系統規劃與實施方案。
(2)城鎮化新區新型雨污排水體系和水環境系統建設技術研究與示范
結合新區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以城鎮化新區雨污水資源化利用和水環境保障為目標,選取典型區域,利用城市低影響開發規劃評估工具進行動態模擬分析,提出示范區的低影響開發措施控制目標,并進行設施的空間布局及類型選擇,開展新型雨污排水體系和水環境系統建設技術研究與示范,實現地表徑流存蓄、滲透、凈化一體化低影響開發技術的集成與應用,有效削減雨污水排放帶來的水環境污染。并跟蹤監測設施的運行情況,開展實施后的模擬評估,從實現城市河道水環境改善、徑流總量與峰值削減、景觀與生態環境的改善、城市污水排除系統的低影響和全生命周期內的投資-效益等方面,對示范區域開展規劃和實施后的科學評估。
(3)基于氮磷源頭控制-過程減量-資源化的排水技術研究與示范
針對排水中氮磷的源頭減量,解決城鎮化新區建設中污染物集中排放的壓力,研究黃水(即尿液)單獨收集的新型排水系統,提出黃水收集管道適應的、高效的、宜行的除垢技術方法,建立黃水源分離排水系統設計規范。開發黃水中氮、磷、鉀元素的分步式高效回收技術,確定黃水中氮磷鉀回收的組合回收工藝,優化實現黃水中營養元素的高效回收和分步式回收。研發資源回收產物制造氮磷鉀肥產品的技術方法,全面分析和評價產品性質。通過工程示范,形成基于氮磷減排和資源化的新型排水技術體系,在多規模尺度上對多模式新型分離排水系統進行技術經濟的可行性分析和評價。
(4)集中居住區雨污水資源化高效利用技術研究與示范
針對集中居住區的低影響開發,分析不同區域雨水徑流水文、水量和水質特征,解析雨水徑流污染特性;分析生活排污情景中灰水水量、水質特征;構建雨水、灰水蓄積系統,評估蓄積池容量與雨水、灰水流量特點的關系,全面評價蓄積系統對集中住區的衛生狀況影響和滲漏狀況。研究開發低耗高效的雨水、灰水處理技術,包括CFM污水自動凈化技術、新型源頭式低能耗污水處理系統、小流量一體式SBR生活污水處理工藝等;分析各項污染指標的去除特性;依托集中住區,開展雨污水收集和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評估系統長期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形成適宜性的標準技術體系,綜合用水量和排水量的大幅度削減,實現集中住區雨污水高效利用。
(5)城鎮化新區健康水系統構建與水環境質量保障技術綜合集成
在宜興高鐵新城研究與示范基礎上,結合周邊的自然生態水文及涉水設施的現狀,實施以區域內最大水體蓮花蕩修復為核心的水質保障示范研究,結合新區水環境系統構建和雨污水資源化等研究成果,開展城鎮化新區健康水系統構建與水環境質量保障技術的綜合集成研究。研究適合我國中小城市(鎮)的低沖擊負荷系統開發模式,建立適合我國新型中小城市(鎮)發展的涉水系統設計與建設的技術體系,形成可持續、低碳、綠色、可復制的新型城鎮化新區健康水系統模式。
3、考核指標
(1)提出基于多目標的城市低影響開發量化評估方法及指標體系,開發出低影響開發規劃評估工具軟件,提交高鐵新城建設規劃的低影響開發綜合評估與實施效果模擬分析報告,完成以實現低影響開發為目標的宜興市高鐵新城系統規劃與實施方案,提出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與技術路線,編制適合我國國情的新型城鎮低影響建設技術規范及實施手冊;對不小于30km2的區域開展低影響開發評估,建立評估數據庫,提出新區水環境系統構建模式及工程實施方案。(任務一)
(2)技術層面,在實施高鐵新城可持續雨水排放系統工程中,提出因地制宜的低影響開發技術方法與措施,提出新型雨污排水體系和水環境系統建設成套技術,基于工程實施總結,形成地表徑流存蓄、滲透、凈化一體化的低影響開發集成技術,編制城鎮化新區新型雨污排水和水環境系統建設技術指導手冊及施工導則;工程層面,綜合集成應用上述技術成果,建成城鎮化低影響開發綜合示范區400ha以上,在費用增加不超過原預算10%的基礎上,區內雨水徑流增加量不超過開發前的50%,排放水水質主要指標(COD、氨氮、總磷)達到地表三類(湖庫)。(任務二)
(3)技術層面,提交氮磷源頭控制-過程減量-資源化的成套技術、設計運行參數與工程設計圖,編制以實現示范區氮磷減排和資源化為目標的總體技術方案及實施指導手冊,減少示范區氮磷排放50%以上,實現營養元素高效回收,編寫黃水源分離排水系統構建的排水設計規范及實施指南;工程層面,實施氮磷減排和資源化示范工程,開發基于氮磷減排和資源化的排水系統,服務總人口均不低于5000人,形成完整的工藝流程及設備配置能力,回收產品實際應用。(任務三)
(4)技術層面,完成示范區雨污水高效收集與利用工程實施與運行管理方案,提出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雨水與灰水處理成套技術,并進行實地應用的技術驗證,使住區綜合用水量減少40%以上,編制居住區雨水資源化技術導則及實施指導手冊;工程層面,實施集中住區雨污水高效收集與利用示范工程,覆蓋30km2區域,雨水收集利用區域累計面積不小于50萬m2,年外排雨水量減少70%以上。(任務四)
(5)提出城鎮化新區健康水系統構建模式及指標體系,建立相應的工程實施技術經濟評估方法及指標體系,形成低污染、低影響城市建設技術方法及公共基礎設施體系,建立基于低影響理念的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協同建設與運營管理技術體系,編寫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環境友好型涉水系統工程規劃與設計建設技術導則;完成以蓮花蕩修復為核心的水環境質量保障綜合示范,示范區面積不低于10km2,區域內烏溪港、大港河入湖斷面水質常年達到地表水III類標準(湖庫)。(任務五)
(7)申請軟件著作權或發明專利25項以上,技術標準15項,科技專著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