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5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網站5日報道,激光技術也許有一天容許受干旱困擾的國家按需要制造雨云。因為瑞士物理學家發現,將短激光脈沖發射到天空,能觸發水滴形成,有助刺激降雨量。
據報道,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科學家卡斯珀瑞安和他的團隊希望尋找一種較能保護環境的方法,作為已發展50年的種云技術以外,又一個人工降雨方法的選擇。種云技術可以讓攜帶碘化銀粒子的火箭在天空潰散。那些粒子作為“凝結核”,方便水滴在這些“核”周圍凝結。卡斯珀瑞安說,雖然種云技術已經發展了數十年,但并不是一種特別有效的方法。他還說:“有人擔心,把碘化銀加到空氣中可能會對環境造成損害。”
研究人員希望利用激光技術,作為人工降雨的另一個選擇。他們發現,發射一條能量束穿過一個大氣云室,能創造一條布滿離子注氮及氧分子的“管道”。它們作為凝結物的方式,與碘化銀分子十分類似。
而當布滿這條“管道”的水滴與離子混合時,水滴大小也增大近1倍:水滴的直徑在短短3秒時間內就能由50微米增大至80微米。
卡斯珀瑞安的團隊計劃在現實世界環境中測試同樣的技術。他們已經在數天夜間向德國柏林上空發射一種強力的移動激光(Teramobile laser)。
他們發現,當濕度足夠時,凝結的水滴能再度沿著激光的路徑形成。
德國德累斯頓─杜塞爾多夫研究中心的激光物理專家紹爾布賴對實驗結果印象深刻。他對《自然》雜志網站說:“這是第一次在戶外用激光制造凝結物”。
下一步,研究人員計劃研究,如果向天空掃射激光,能否在一個較廣闊的范圍內創造凝結物。
報道稱,雖然現在離按需求造雨的時代還有很多年,卡斯珀瑞安說,這種技術還可以經過改造,協助氣象預報員預測降雨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