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0日電(記者岳連國)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教授徐世杰10日說,從技術發展的角度看,中國有能力在2020年前后實現載人登月。
正在出席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的徐世杰委員當天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載人登月是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在探測月球方面的高級目標,目前中國還沒有這方面的具體計劃。中國正在實施被稱為“繞”、“落”、“回”三部曲的無人探月工程。“如果能解決‘回’的問題,載人登月的關鍵技術問題也就解決了。”
徐世杰說,各國探月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在月球上建立基地,“什么時間能建立就不好說了,在這之前要做大量的勘查準備工作”。他認為,建月球基地首先要解決水的問題。“據說月球上已經發現了水,但這是通過光譜分析發現的,還需進一步去證實。”
談到探月的意義,徐世杰說,探月的科學意義非常大,有助于了解地球和人類的起源,宇宙和天體的演化。“月球沒有空氣,沒有雨水的浸蝕,所以表面保留很多遠古時期的痕跡,這對研究太陽系和宇宙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他說,由于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透明度非常好,如果在月球上建天文觀測站,其觀測效果要比在地球上清晰1000倍。月球上基本沒有地殼運動,這對建設觀測站很有好處。此外,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如果能在月球上建設探測外太空基地,會節省很多燃料。
徐世杰說,月球探測從長遠來看可能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月球上氦-3儲量非常大,氦-3是一種無污染的核燃料。如果將來能夠對其進行開采,可以緩解地球能源緊張問題。
他說,月球探測還可以引領科學技術發展。為了探月需要開發很多專利,將這些專利轉為民用意義非常大。他介紹說,我們今天使用的微型計算機、數碼相機、電視、手機,其生產技術以前是用在航天領域的。方便面生產過程中采用的蔬菜脫水技術,最早也是用在航天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