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俄兩顆不期而遇的衛星打破了蔚藍色太空的沉寂,卻引發了一連串的太空問號。首先,美俄作為太空兩個超級大國,雙方的衛星監視網都十分強大,對此次相撞事前居然沒有任預兆和蛛絲馬跡。其次,這兩顆衛星服役時間都不短,銥星33號1997年升空的,而俄“宇宙2251”號則早在1993年就進入航天部隊序列,對于兩顆廢棄或接近廢棄軍用衛星的太空之吻究竟是偶然的巧合還是有意而為的陰謀?再次,這次相撞的背后似乎有句潛臺詞:低軌道太空太擁擠了,該制定交通規則了。可誰來主導太空交通規則,又有誰能擔當太空交警的重任?當我們看到撞擊事件發生后,美國沒有去追究衛星監測部門的責任,而是將矛頭指向俄缺乏監管的太空航天器,一切都開始變的明朗。
美國可能以受害者的角色主導太空管制權
美俄衛星相撞事件發生不久,就有美國的航天專家指出:目前地球同步軌道和近地軌道都已經有數百顆衛星,如果各國不能建立起統一的太空交通控制系統,類似的事故或許將難以避免。顯然,美俄衛星相撞事件將人們的視線導入了一個久違了的話題即:太空交通管制。盡管太空發生追尾或撞車這類事件實屬罕見,但發生的概率也并非像某些專家講的低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美國試圖告訴各國:隨著太空垃圾和軌道衛星的逐漸增多,如果沒有一個切實可行的交通管制規則,類似事件將會越來越多,一旦發生問題,相應的責任和處罰也無據可依,混亂勢必導致惡性循環。美俄拒絕為清理衛星相撞所造成的大面積污染負責的立場,就已經明白無誤的告訴全世界太空已經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了。因為經過將近半個世紀的衛星發射后,低地球軌道不再像過去那樣空蕩蕩的了。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跨入太空俱樂部,低軌道充斥著越來越多的航天器和太空垃圾。早在去年10月,國際航天協會已經在羅馬就相關話題展開了研討。當時有美、歐、俄、中等國的科學家參加。呼吁各國加快航天安全促進系統的協作,增加在這一領域資源投入。
問題是目前只有美國,尤其是美國軍方在監測空間碎片方面設備和技術(主要運用光學望遠鏡及雷達)處于領先地位,但一直是自己掌握、從不與人共享。現在,美國地面監視設備一共追蹤到了一萬多個尺寸在10厘米(4英寸)以上的物體,其中包括700個正在使用中的衛星。因此,衛星相撞事件發生后,就有俄羅斯專家指責美國,有故意放縱衛星相撞的嫌疑,目的就是要主導和整合全球衛星軌道秩序。如果這種說法成立,那么美俄兩國廢棄或即將廢棄的軍用衛星相撞事件就可能不是一個美麗的“誤會”,而是一次低成本的算計。那么通過衛星相撞事件,美國究竟想要獲取怎樣的國家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