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晚,當殘奧圣火被點燃,“鳥巢”內的人流漸漸散去之時,一群距“鳥巢”100米外的特殊安保戰士摘下了防毒面具,大汗淋漓的臉上綻放出欣慰的笑容。他們就是來自軍事醫學科學院的“核化生”醫學救援隊專家。
有效防范和處置核化生恐怖襲擊事件,從來都是歷屆奧運會安保工作的核心內容。為了實現平安奧運,軍事醫學科學院早在2008年5月初就抽組500余名核化生醫學防護專家,擔負起北京等地奧運賽區和賽區以外地區的核化生醫學救援任務。他們中間,既有在抗擊非典等重大任務中屢建奇功的著名專家,還有為實現汶川大地震“大災之后無大疫”目標做出突出貢獻的技術骨干。
為了做到在出現險情時第一時間反應、第一時間處置,他們把500余名專家分散駐勤于各個場館,近距離監測偵查場館情況,為第一時間處置提供第一手資料。為防止賽區以外發生核化生事件,他們成立了機動隊,專家們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輻射到各賽場的任何一個角落,及時展開救援。他們還先后在防原、防化、防生等領域開展了300余項新技術新課題研究,并結合奧運安保任務的實際,研究制定了50多種應急救援保障預案,先后參加了國家、地方和軍隊組織的各類大型綜合演習30余次。
為了提高群防意識,他們開通了全國第一個面向一線核化生傷害臨床救治單位和公眾的24小時“三防”醫學電話服務熱線。20余名具有長期從事核化生臨床救治經驗的專家晝夜值守,即時連線解答公眾疑難問題;他們還通過中央電視臺和報紙等媒體,為大眾開展“三防”科普知識,先后舉辦了33次“三防”醫學救援骨干培訓班,培訓了5000余名“三防”技術骨干。自進入奧運、殘奧一級備勤之后,專家們堅持定點監測和機動巡測結合、現場處置與實驗室鑒定結合,先后對十多份可疑物品及時進行了檢測和處置,對上百份發熱群體樣本進行了實驗室鑒定,對數十起群眾反映的衛生安全問題及時進行了科學分析,贏得好評如潮。(吳志軍、郝成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