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實名制能否經受“春運”大考
12月20日,《法制日報》記者從浙江省杭州市購買動車票前往上海,再從上海購買高鐵票前往北京。記者發現,盡管購票環節要求出示身份證,車票上也會印上個人身份信息,但一路上從未有人查驗過“票、證、人”是否合一。在京滬高鐵上,雖然有乘務員前來查票,但僅登記了座位號,并未要求記者出示身份證件。
今年,記者曾20余次乘坐動車、高鐵,無論是在北京、上海的車站,還是在鄭州、石家莊等車站,這樣的情況幾乎每次都相同。
從這些經歷中記者發現,火車站只是將“實名制”“落實”在購票階段,除了購買車票時需要出具身份證明外,之后從進站、檢票、坐車一直到出站,不再需要任何身份證明,也沒有工作人員來驗證車票和乘客的身份是否相符。如此一來,“實名制”的意義已不復存在。因為買票的不一定坐車,坐車的也不一定要用自己的身份證買票。
有鐵路系統工作人員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如果要按照飛機那樣人人驗票證,旅客起碼要提前3個小時到站。以一趟列車為例,乘客一般都在數百甚至上千人,但進站驗票時也就兩三名工作人員,他們需要輔助旅客刷卡、排除閘機故障,如果還要嚴格把關核查、比對身份證信息,根本忙不過來。
據鐵道部消息,2012年春運自1月8日至2月16日為期40天,預計在這40天里,鐵路將發送旅客2.35億人次,同比增加1352萬人次,增長6.1%;日均達到588萬人次。
僅動車實名制鐵路部門已難完全實現,春運大考,又將如何面對?
2008年,面對極大的火車票實名制呼聲,王勇平曾代表鐵道部回應:“難實行。”他給出的理由是:“買不到票主要是因為運力緊張,實名制并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春運期間客流量大,相當擁擠,而實名制將增加很多麻煩的程序,更加繁瑣,在高峰時候不容易疏散,不快捷、便利。”3年后,這些問題是否已經完全得到解決?
火車票實名制一直是民眾期待解決中國鐵路客運“一票難求”問題的一劑良方,然而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有著太多需要克服的難關。有評論人士分析認為,這包括“技術關”,現有的火車票出售系統,包括檢票、驗票的軟件、硬件,均要進行大規模的更新換代;“效率關”,火車票實名制后,旅客購票、進站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可能導致售票、檢票更擁擠,鐵路部門應盡早制訂預警機制,并采取多種措施化解擁堵現象;“管理關”,實名制不是“銅墻鐵壁”,同樣存在漏洞,這就要求鐵路部門在票務管理上下苦功,一方面,提高辨別水平,嚴厲杜絕虛假火車票在市場上流通。一方面,加強火車票在售、檢、驗等各個環節的防范工作,確保乘客個人信息安全。(記者范傳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