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能否“絕殺倒票保障公平”
對于火車票實名制,鐵道部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此舉旨在增強售票的公平性,還有利于打擊‘黃牛’炒票,因為春運鐵路運力有限,不患寡而患不均,售票的公平性尤為重要。”
那么,實名制究竟能否真正斬斷“黃牛”的財路?又能否徹底實現公平購票?從已經開始試點的地區和部分車種來看,效果似乎并沒有預想中的明顯。
在動車實行實名購票以后,《法制日報》記者曾多次在北京、河南等多地車站遭遇“黃牛”。這些“黃牛”根據車票緊張程度,向記者提出加價80至200元不等的購票條件。
至于是否能真正實現公平購票,成都小伙張秀用自己的經歷在網上給出了回答:在廣東省廣州市實行實名制購票后,部分車票可提前10天購買。2011年1月13日,在廣州打工的張秀一家早上6點半就起床,準備了4部手機,想通過電話購買1月23日的車票,然而售票時間剛剛開始,他便被告知“票已售完”。
隨后,張秀將自己的經歷寫了出來并發到網上。他在文章標題里問:“親愛的火車票,你去了哪里?”而在帖子的后面,許多網友均講述了類似的經歷。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一票難求?干擾售票公平的因素來自內部,這一原因甚至已被鐵道部高層所認同。在不久前召開的2012年全國春運電視電話會議上,鐵道部副部長胡亞東指出,要“堅持票額信息公開透明,保證‘一窗有票、窗窗有票’”。為了做到這一點,胡亞東提出,將“加強售票內部管理,采取技術監控手段,建立倒查機制,嚴肅處理違規人員”。
而對于實名制遏制“黃牛”的效果,鐵路系統內部也并非完全樂觀。此前,鐵道部原新聞發言人王勇平就曾公開表示,如果票販子瞅準了火車票這個“市場”,為了獲利,照樣有其他渠道炒票。比如制造假身份證、假票據,實名制照樣起不了作用。
這樣的擔憂同樣引起了公安部門的重視。12月20日,鐵道部公安局召開2012春運“獵鷹戰役”新聞發布會,會上宣布,全國鐵路公安機關自2011年12月7日起至2012年2月16日將集中開展為期70天的打擊倒票“獵鷹戰役”。
會上指出,鐵路部門推出了實名制售票、互聯網售票、電話訂票等便民措施。雖然實名制售票對倒票有一定的遏制作用,但票販子受利益驅使,肯定會改變方式變換手法,套購囤積車票,加價倒賣,坑害旅客,因此鐵路公安機關打擊防控工作面臨著新的考驗。對此,公安部門將對票販子建立“黑名單”,對利用電話訂票套取倒賣的建立“黑號碼”,對利用網絡支付平臺從事倒票和實施欺詐的建立“黑賬戶”,讓票販子無孔可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