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中新社北京7月17日電(記者 趙建華)中國社科院17日發布的《公共服務藍皮書》表示,住房、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與公共衛生是當前中國公眾最關注的三大民生問題。增加三者的供給,應成為政府在“十二五”期間(2011年到2015年)的重點工作方向。
得出上述結論之前,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與華圖集團對全國38個直轄市、省會城市、經濟特區和計劃單列市進行了19000多份問卷調查,對上述城市的公共服務現狀進行了評估。
藍皮書認為,中國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政府公共服務不到位、基本公共產品短缺與人民群眾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長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增加社會風險,影響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制約了社會管理水平的提升。
藍皮書說,調查顯示,中國公眾對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的總體評價較低,但還處于可以承受的范圍內。這表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總體水平基本滿足了人民群眾的需求,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基本認可;公共服務還有發展潛力,還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調查還顯示,GDP高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務的滿意度不一定高。在38個城市中,有超過三成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與GDP不夠匹配,即經濟社會發展不夠協調。藍皮書認為,不能將提高GDP作為提升滿意度水平的唯一手段,也不能將地方經濟不發達作為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務提供不力的借口。
藍皮書指出,在政績考核過程中,應逐步淡化GDP比重,增加基本公共服務力的比重。藍皮書的執行主編、中國社科院副研究員鐘君17日在北京介紹說,基本公共服務力,特指政府提供公共服務、解決民生問題的能力。它是正確政績觀的重要內容,也是判斷地方政府社會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