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縱連橫
襄樊與南陽、平頂山、許昌采取“抱團爭取”戰略,還決定開“聯席會議”
相比十堰的孤軍作戰,南線城市則采取合縱連橫戰術。
在南線,湖北襄樊和河南南陽,平頂山和許昌都是人口和資源大市。
今年2月26日,襄樊牽頭,與南陽、平頂山、許昌四地發改委在襄樊召開了座談會。座談會上,四市決定共同推薦鄭州—許昌—平頂山—南陽—襄樊—巫山—云陽—萬州線路;同時,四市還決定召開由各主管市長參加的高層聯席會議,實行“抱團爭取”。
而南線西端的三峽庫區6縣也采取了合縱連橫。
巫山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譚觀銀說,三峽庫區移民500多萬人,但一直沒有鐵路,交通不便。巫山老百姓要求鄭渝鐵路過境“呼聲很高”。
譚觀銀說,他們于6月聯合云陽、奉節和巴東、興山、神農架六區縣人大常委會,向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提交了報告。他們還達成共識,建立聯席會議和協調機構,共同爭取和服務于鄭渝鐵路勘測設計、建設工作。
正當南部聯盟工作有條不紊時,風云突變。
根據南陽市發改委提供的文件,今年6月,鐵道部長劉志軍和河南省省長郭庚茂就河南鐵路建設問題在北京舉行會談。在會談紀要中,就鄭渝鐵路河南段線路走向問題,采納了經南陽、平頂山、許昌的方案。
紀要明確:“2010年先期開工鄭渝鐵路鄭州至南陽段。”
南陽市發改委副主任陳建敏稱,鄭渝鐵路從南陽走已是不爭的事實。
于是,南線四市聯盟也隨之解散。陳建敏說,目前他們的工作不再是爭線,而是爭取鐵路早日開工。
南線聯盟的瓦解,讓湖北段的爭奪成為焦點,而爭奪集中在襄樊和十堰間。
襄十之爭
襄樊說,十堰忽悠。十堰說,我們只說自己優勢,不說別人劣勢
7月,十堰發起重大項目“百日攻堅”計劃,成立了數個重大項目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常委、紀委書記何萬勤被任命為“鐵路項目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
十堰市發改委交通科科長周志強稱,7月中旬鐵道部召集了鄭渝鐵路方案比選,推選的是傾向經十堰的北線優化方案:重慶—萬州—十堰(六里坪)—丹江口—南陽—平頂山—許昌—鄭州。
“別聽十堰瞎忽悠,從十堰到丹江口,兩次走到(南水北調)水源地,不可能的事。”8月7日,襄樊市發改委主任王忠運顯得很生氣。
襄樊市旅游局局長李智勇認為,鄭渝鐵路從襄樊走南線平原地帶,建設成本低,將可輻射3000多萬人口,串起豫鄂川三地三國文化,形成一條世界級的三國文化旅游精品線。而走十堰,需穿山打洞,成本高。且輻射人口不足1000萬,只能算一條扶貧線路。
“我們沒有瞎忽悠。”11日,周志強稱,鐵道部對民間炒作相當反感,因此十堰的原則是多做工作,只說自己優勢,不說別人劣勢。“我們不像有些地方搞民間簽名,制作鄭渝鐵路文化衫這類‘民間炒作’”。
12日,十堰市發改委副主任柯賢國稱,目前規劃傾向走北線的理由一是北線方案更直,可節省投資;北線地質結構更好,而南線有“可溶巖”200多公里;北線穿山區,南線則需浪費大量耕地。
十堰市一名不愿具名的官員說,襄樊是平原又是鐵路樞紐城市,已非常好了,不能什么都想占到。
襄樊市發改委主任王忠運說,襄樊市為爭取鄭渝鐵路,“工作做得很多,但現在還不是講的時候”。
“復雜”的選線
專家指出,爭奪戰的背后是鐵路網建設的不足,不完善,爭奪便無解
“目前十堰說鐵路要從他們那走,襄樊說要從襄樊走,我們等湖北段的選線確定后,才能決定南陽段與湖北的對接地。”13日,南陽市發改委副主任陳建敏說。
按鐵道部安排,為避免爭議,要求沿線各省市先行明確各自境內的推薦方案,鐵道部再匯總考慮。
吳志華介紹,過去鐵路建設多是鐵道部一手抓,地方政府參與不多,近年鐵道部越來越多地采取與地方合股的形式,共建鐵路。
記者了解到,如在鄭渝鐵路河南段,已明確鐵道部負責工程建設,河南省負責征地拆遷及費用,征拆費用計入地方股份。
吳志華介紹,因而在選線問題上,地方政府的意見也必須納入考慮。對于鄭渝鐵路,兩省一市必須先達成一致,才能使整條鐵路線連接起來。這也更增加了選線的復雜性。
巫溪縣發改局副主任劉朝相稱,目前重慶市還沒有確定是從巫溪還是從巫山出境。而這將直接影響湖北段的走向。
記者采訪中,湖北和重慶兩地發改委均對鄭渝鐵路三緘其口。
陳建敏介紹,7月10日,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中鐵第二勘察設計院已分別向鐵道部投標了鄭渝鐵路規劃研究方案報告,鐵道部已組織專家進行評估招標。
鄭渝鐵路沿線政府,都在期待著鐵道部的答案。
不過8月17日,鐵道部發展計劃司司長楊忠民表示,目前所謂鄭渝鐵路線路比選“沒有任何結果”。
楊忠民說,鄭渝鐵路沒有列入鐵道部今年的工作計劃,“部里還沒有研究此事,線路定線還談不上。”他稱,目前的各種說法“都是下面的炒作”。
一位鄭渝沿線的政府部門負責人稱,鄭渝路線,走向上南北都有可行性,“而在中國這樣的人情社會,公關是可以起作用的,因此各種辦法的爭取工作注定紛紛上演”。他因此很理解地方政府的公關活動,但希望鐵路選線在科學化和民主化上進一步完善。
吳志華認為,高鐵帶來的巨大項目投資也是沿線政府爭奪的動力之一。而對于技術上都有可行性的線路方案,最終往往還是需要領導拍板。但是領導手心手背都是肉,拍板往往很難。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承耀認為,地方政府爭鐵路是可以理解的,但鐵路不可能彎七彎八都照顧到。他認為,鄭渝鐵路選線要尊重科學規律,在地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確保走最直的線路。同時,圍繞干線建立合理的路網結構,這樣大家的爭論都解決了。
張承耀認為,爭搶的根源在于中國的鐵路網建設不足,“比印度都差遠了”。他認為應由鐵道部負責干線建設,地方政府負責支線建設,大力完善中國鐵路的路網結構,“否則爭搶永遠是個無解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