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取消市局(副廳)級以下公務用車,望以此來降低行政成本,解決公務用車的不正之風。5月至今,杭州車改飽受爭議。在市政府“堅定不移、積極穩妥”的方針下,改革該如何推進亟待破題。有關專家呼吁加快公務用車立法,讓權力制約貫穿改革始終。
買不買私家車?成為最近一個月來劉建頗費思量的一件事。老劉是杭州某市級機關處級干部。因為車改,他所在單位的公車全部上交了,現在用車不僅要預約,還要付汽油費。思前想后,今天,劉建還是買了一輛自行車,除了騎著上下班,當然也包括到基層檢查工作開會什么的。
老劉所指的改革是:從今年5月4日開始,杭州市將市委統戰部、市財政局、市環保局、市城管執法局、市司法局等21家市級機關作為一期試點,取消其所有公務用車。這次改革徹底結束了從買車、養車到用車,一切費用都由財政支付的現行公車制度,取而代之以“職務消費貨幣化”的運行制度。這一改革被外界稱為“杭州車改”。
目前,21家市級機關的270多輛公車已由新成立的杭州市機關公務用車服務中心收管,其中50%的車輛作為中心工作用車,其余車輛將向社會公開拍賣。
這次牽筋動骨的改革,重要背景是公車行政支出持續高漲。據杭州市車改辦測算,市級機關一輛公車包括司機在內年均費用為10萬元,全市一年公車開支為1.2億元。
在各方關注下,杭州車改率先起步。記者了解到,車改啟動以來,關于運行、補貼等的爭議一直不斷。
醞釀了四年的車改
事實上早在2002年1月,西湖區三墩鎮已率先啟動公車改革。機關干部按月發放相應標準的交通補貼,節約歸己,超支不補。
隨后,杭州西湖區所有鄉鎮(街道)全部實行了車改,義烏全市、湖州南潯經濟開發區等地也取消了公務用車;臺州、寧波等也積極進行公車改革試點。
此前最大的爭議是貨幣化補貼會不會變成福利性補貼?
“當時進行的是雙軌制改革。就是說保留機關內的部分車輛,同時發車貼。”車改辦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保證領導用車的前提下,有些領導一邊拿著2000元的車貼,一邊專車接送照例不變的現象十分普遍。
于是,當車改正在各地熱烈地進行時,2005年3月浙江省突然宣布暫緩車改。
一位參與當時車改的老干部對記者說,要推廣車改,有幾個障礙必須清除。一是補貼標準的確定;二是單位原有公車的處理;三是原有駕駛員的分流安置;四是車改之后對領導干部用車費用的監督。其中車改補貼最為關鍵,它是群眾心理與實際需要的折中。
4年后,車改重整待發。按照實施方案,劉建拿到了1400元的車補。雖然仍實行貨幣化補貼制度,但與此前不同的是,車貼全部打入市民卡賬戶。
“我可以在公交車、出租車、加油站、車輛年檢、車輛保險等與交通相關事項上支出;但不能取現,也不能在商場、超市等地購物。”劉建指著市民卡上的照片說,“這必須本人使用,所以一旦挪用就是個人行為了。”
“其實目前最大的爭議在于依工作職務層級,劃分9個車貼檔次是否合適,最高2600元是否合理。”劉建說。
2600元是暫行策略
當年,浙江省宣布暫緩車改時,西湖區紀委執法監察室主任陳敏在接受記者采訪說,“車改最大的阻力往往來自單位的一把手,因為這種改革觸動的恰恰是一把手的既得利益。”
“要想直接改革掉這些人的既得利益難度較大,誰會把裝進口袋的錢再掏出來?2600元是個暫行策略。”一位公務員說,“先用補貼換車,然后慢慢削減補貼,最終實現按實際工作量補貼的目標,不可能一步到位。”
當時曾參與區級車改調研的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一輛1.8L排量的公務用車,車價在15萬左右。以使用10年計算,每月的折舊費是1250元,加上每月保險費400元、養路費200元、維修費300元,一輛車月固定成本約為2150元。按單位出60%的標準計算,加上每月變動成本中汽油費540元、停車費150元,最高一級的補貼在每月2000元左右。這位人員說,“市級人員在最高補貼標準上提升600元可以理解。”
建立公務用車服務中心,實際上就是公車服務社會化。除警用巡邏車、工商執法車等公務用車外,其他的諸如領導干部配車等全部取消,采用出租車的管理方式。有人說,這樣的方式很好,只是將車貼按公務員職務劃分顯得不合理。
浙江省社科院社會學所副所長楊建華認為,剛出臺的政策肯定有不完善的地方,在今后的實施中需要進行調整,建議發放車貼可綜合考慮用車實際需要來劃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