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新聞發言人是中南海對“媒體是怎樣看我們的”和“我們要讓媒體知道些什么”這兩件事最為了解的人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加文發自北京 如果打開中國內地或香港鳳凰衛視的新聞節目,差不多每天都會看到美國政府策劃的新聞:奧巴馬講話、希拉里出訪、白宮新聞發言人答記者問……整段充斥著美國政府觀點、立場的演講被實況直播,這種“禮遇”在我們自己的領導人身上都很少看到。
不能不承認美國政府的新聞制造能力是專業化的,而這與美國白宮擁有專職的新聞發言人及其背后健全的新聞發布機構是分不開的。
迄今為止,在中共中央外宣辦的組織協調下,中共中央、國務院和軍方已有75個部門確立了發言人制度。但是,中外媒體更為關注的是國家主席的發言人和國務院總理的發言人何時亮相。日前,《國際先驅導報》專訪了設立中南海新聞發言人的提議者之一、清華大學政府發言人課題組組長李希光教授。
全面準確傳遞中南海立場
《國際先驅導報》:您為什么建議中南海設立新聞發言人?
李希光:當前,媒體的市場競爭壓力給嚴肅新聞留出的空間越來越少;那些更富戲劇性、更具鮮明觀點、更易掀起讀者情緒的報道比比皆是。此外,在中國這樣一個越來越多元、多變、多樣的時代,媒體是國內外各種利益集團都希望借重甚至利用的對象。
中南海設立新聞發言人,從中央的角度講,可以免去其他部門和工作人員被媒體追訪;對政府來說,內部產生多頭信源是非常麻煩的事,“說法不一致”必將引來媒體的質疑。中央和國務院下屬部門一般只了解自己那部分工作。任命中南海新聞發言人,授權其為中央政府唯一權威發布者,這樣能夠更加全面、準確地傳遞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政策、立場,避免不必要的爭議。
《國際先驅導報》:您理解的中南海新聞發言人是什么概念?
李希光:新聞發言人不僅指的是一個人,而是一種機制,它是一種積極面對媒體的態度。我認為,中南海設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其中應該包括:國家主席和總理設立發言人(簡稱“中南海新聞發言人”);政治局常委會要花一定的時間討論新聞議程和新聞發布;黨中央制定每項政策時心里都要考慮媒體的反應。
中南海設立新聞發言人的目的主要有兩點:一是,塑造有利于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對外形象,與媒體進行正面溝通,開展日常的新聞發布,塑造輿論,爭取民意;二是,評估下屬部門的脆弱性、預測社會可能產生的誤解,回應媒體的負面報道,組織突發事件的新聞發布。
中南海要成為新聞的第一定義者
《國際先驅導報》:您曾提出過“新聞執政”的觀點,這跟建議中南海設立發言人有什么關系?
李希光:“新聞執政”的主要內容是:建立各級政府發言人制度,特別是要建立國家主席和國務院總理的發言人制度,提高黨和政府的議程設置能力。美國政府最高決策會議是美國總統每天在白宮召開的會議,這個會議主要討論的不是別的,而是今天的新聞應該是什么?通過白宮最高層的新聞策劃會,通過一個口徑、一個關鍵詞,確保美國人民、美國媒體乃至世界人民和各國媒體甚至政府關注的議程,都是白宮策劃出來的議程,把議程設置和新聞選擇權緊緊地抓在手里。
政府往往能成為新聞的第一定義者,尤其是在突發事件中,但其先決條件是政府必須主動出擊,在第一時間發出政府的聲音。來自政府的消息都有著天生的權威性,是民眾最想知道的,只要主動出擊就能占得引導輿論的先機。如果喪失了先機,政府再想引導或重新塑造輿論,將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因此,中南海要成為新聞的第一定義者。
發言人背后應有一個高效團隊
《國際先驅導報》:如果設立中南海新聞發言人,您認為他的職責是什么?
李希光:作為中南海發言人,他首先是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喉舌和代言人,他要清晰地表達黨中央和國務院的立場、觀點;作為中南海發言人,他還要具備新聞記者的敏感觀察力、簡潔的語言表達力,成為黨中央和國務院一切重要信息和新聞傳播鏈的起端。
中南海發言人還有一個職責,就是在國家主席和國務院總理接受媒體訪談前,能夠預測并告訴國家主席和總理記者可能提出的問題——這些問題必須基于對媒體和來訪記者的深入調查研究。中南海發言人常常像一名資深記者,對國家主席和總理展開一次“預采訪”,使得國家領導人對每個細節都爛熟于胸。
中南海發言人,不僅是黨中央和國務院通向媒體和社會的一個信息管道,他更是所代言的國家主席和總理公開活動特別是與媒體接觸時的保護層,中南海發言人是中南海對“媒體是怎樣看我們的”和“我們要讓媒體知道些什么”這兩件事最為了解的人。
當然,中南海新聞發言人不是“孤身奮戰”,他的背后應該有一個分工明確、通力協作、規范高效的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