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摩根士丹利擔任了9年的亞太區經濟學家,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告訴記者,是Accumulator在2007年養活了在香港的國際投行,當時香港最有錢的員工就是那些歐美銀行的私人銀行家們,當投資者損失慘重欲哭無淚的時候,這些拼命推銷Accumulator的私人銀行家,卻在享受著天堂般的生活。
“收益豐厚的投資寶物”背后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自從郝婷和賴建平分別在香港星展銀行和香港荷蘭銀行開戶投資后,非但自己的數千萬身家很快灰飛煙滅,反而還倒欠下銀行的一筆巨額債務,這場變故都源于銀行推銷的一種叫KODA投資理財項目,這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產品?這種產品背后又隱藏著什么樣的秘密?
2007年8月份,郝婷在香港星展銀行開設帳戶并轉入資金之后,星展銀行的投資顧問,也就是介紹她到星展銀行開戶的黃偉業,開始打電話,向她介紹一種全新的投資理財產品。
星展銀行(香港)私人銀行客戶郝婷:“打電話說,他們有一種產品,叫做就是說KODA,叫做打折的股票,然后他給我的概念就是說,這個產品是他們私人銀行專門給大客戶準備的,別人還拿不到這種東西。”
之后黃偉業還向郝婷介紹了這種產品的各種好處。
郝婷:“他說這個產品不需要用你自己的錢,他說這個產品你可以在這邊,我們這邊給你低買,就是每天低買20%,然后你同時可以同時做高拋,他說你幾乎不用自己的錢來做這個東西。”
而賴建平的投資顧問張寧,專程從香港飛到北京,為賴建平及其周圍的朋友介紹荷蘭銀行的投資理財產品。
荷蘭銀行(香港)私人銀行客戶賴建平:“就專門給我們介紹這個Accumulator或者叫打折買股票,通俗說叫打折買股票,她介紹這個產品可以以小博大,周轉快,可以防御風險。”
面對這么誘人的理財產品,似乎沒有人能抵擋住誘惑。
賴建平:“所以我們聽了以后,一個個熱血沸騰,這不錯啊,買這個產品,市場上10塊錢東西,我可以8.5元甚至更低8塊就買得到,這不是很好的一個交易嗎?”
當時抱著試一試的心理,賴建平同意荷蘭銀行私人銀行代理購買了這種叫KODA的投資產品。而郝婷則是在星展銀行投資顧問的操作下,購買了同樣的投資產品。后來的對賬單顯示,正是這些叫KODA的產品不僅讓郝婷的8000多萬元血本無歸,而且還倒欠香港星展銀行9000多萬元。
郝婷:“我自己大概算了一下,整個最大合約值,就是他所謂的這個KODA,因為我這個戶口里邊沒有做過別的東西,他就給我做的這一種東西,那么最大合約值是6個億。”
記者:“郝婷和賴建平投資這種叫KODA的金融產品,為什么會遭受這么大的損失,明明銀行帳戶里只有8000萬元,為什么能夠作出6個億的產品,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也聯系了香港星展銀行,并發去了采訪提綱,但是一直沒有得到他們的回應。那么這個叫KODA的產品到底是什么樣的投資理財產品呢?”
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黃明:“Accumulator是一些極其高杠桿的復雜工具。”
黃明博士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的金融學教授,他告訴記者,KODA的全稱是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也被稱為Accumulator,國內翻譯為累計期權。這是一種極其復雜的金融衍生產品,它可以和外匯、股票、石油期貨等掛鉤,通常和約的期限為一年。
黃明:“一個典型的Accumulator合約,往往是這樣的,投行會跟你說,我這有一只股票,賣10塊錢一只,但是你是我的高端客戶,所以我給你打折,8塊錢,每天買個一千股。”
KODA其實是一種與股票掛鉤的期權產品,它設有取消價及行使價,在一年的期限內以低于現時股價的水平為客戶提供股票。KODA有四個特性:1、買入股票的行使價往往比現價低10-20%;2、當股價升過現價3-5%時,合約自行取消;3、當股價跌破行使價時,投資者必須雙倍吸納股票;4、合約期一般為一年,投資者只要有合約金額40%的現金或股票抵押即可購買,因此這一產品往往帶有很高的杠桿性。
黃明:“假如說股票跌到一塊錢了,你還得一年每天買下去,每天得花8塊錢一股來買,雙倍的買,不光雙倍每天買,而且一直要買一年。”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肖金泉:“這個產品設計實際上它這個像一些比較大的金融機構或者銀行他實際上給客戶設計出來,他是和客戶的一個,應該說是一個博弈關系。”
銀行和客戶簽了協議以后,那么來講實際上在賭,賭這些就是說石油或者期貨的價格或者股票的價格,他們就是說一個增長或者是一個下跌。
肖金泉解釋說,在一般人的概念中,Accumulator就是通過這些私人銀行購買一些優惠打折的股票,同自己在證券市場上操作并無本質區別,然而事實上卻并非如此。這些投資Accumulator的客戶存在帳戶里的資金,并沒有直接用來購買市場上的股票。
肖金泉:“而客戶他存在銀行里的錢實際上他已買這個金融衍生產品的保證金了,所以往往就是說你客戶存的兩千萬他根據你的資產狀況他會給你放大,放大就是你購買的數額。”
為什么這樣一種理財產品會讓許多投資者趨之若騖?專家分析說,一個原因是有些投資者確實偏好高風險高利潤的理財產品,另一個原因是牛市行情中部分投資者盲目相信股市只漲不跌;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許多投資者對這種金融衍生產品的風險并不了解。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的肖金泉告訴記者,他所代理的一些案件中,很多投資者就表示當時根本不了解這些金融衍生產品,大部分人僅僅知道這種產品的收益,而不知道它的巨大風險。在杠桿的作用下,假設你的帳戶里有1000萬元,那么你的合約數值就會高達五六千萬,在收益放大的同時,風險也隨之放大。
肖金泉:“那么以至于很多客戶,很多千萬富翁億萬富翁掉進去以后,就是10年,甚至一生的積蓄,由于購買了這個產品不僅血本無歸,而且就是說變成了一個需要重新創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