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節前的北川老縣城里,一個小伙在廢墟上給母親燒紙。本報記者 張濤 攝
人物檔案
“我去繳水費去,半年都沒繳了。”走在去北川縣城的路上,指著埋在泥土里的北川水廠,文靜的話引來同行者的笑聲。
若不是過年方便北川人祭拜親人,平時本地人也很難進入。
昨晚(22日),北川縣委宣傳部部長韓貴鈞說,之前縣里在任家坪半山腰上修建了一條水泥路,并在半山腰搭建三座觀景臺,方便人祭拜。臘月二十三到年三十,是當地傳統的祭拜親人的日子,為了滿足災民祭拜要求,當地政府決定,北川縣城向居民開放。
往年,文靜、文敏姐妹都是被父母強迫著去燒紙上墳,今年,他們帶著8個堂兄妹來到這里,而被祭奠的人中卻多了失去的孩子。
出發 帶上菊花百合康乃馨
1月20日下午,文靜、文敏兩姐妹帶著8個堂兄妹進城祭拜。十幾天前,父輩們已經來過。作為晚輩,她們選擇臘月二十五燒紙。
母親至今埋在廢墟下,三姑和三姑夫也在這里遇難。
與以前燒紙不同,這次上香多了自己的孩子。姐妹倆有兩個兒子,一個六歲,一個兩歲半,地震時在幼兒園遇難。
臨走前,他們在綿陽買了四束鮮花,菊花、百合和康乃馨。兩束給三姑和三姑夫,另一束給母親,還有一束給兩個孩子。
文敏從口袋里掏出四個橘子,“幸虧是四個,要是三個,他們倆還不在下面打。”
地震前,文靜在廣元上班,文敏和丈夫就住在娘家,孩子留給外婆照看,兩個孩子經常為玩具和零食爭得不可開交。
“讓他們打好了,反正在上面也爭。”文靜說。
在去北川的路上,文敏的丈夫李傳均開車。算上救人和拉東西,震后他來過北川4次。
李傳均在北川開了個木材加工廠,承包了山林。他說,地震后的幾個月,不敢想損失,他花錢修上山公路,新買的機械全部報廢。
比起長輩們來說,他覺得自己還年輕,32歲,可以重頭再來。幸免遇難的長輩,半生的積蓄化為烏有。
幾個月前,李傳均重新開起木材加工廠。
震前,其他地方受災,他沒什么感覺,捐不捐錢無所謂。可這次,全國好多人捐了錢,唐山有個人捐了一億,李傳均感到溫暖。
“今后哪個地方受災,我第一個去。”李傳均扶著方向盤說。
接近北川縣城的路邊,依稀出現新修的農房,按照羌族樣式建造,白色的墻,長方形的屋頂,四角豎起一個小碉樓。
到了北川任家坪,一道鐵門將北川關在門內。
“北川讓我厭惡。”幾分鐘前還說牽掛,現在李傳均變了卦,不是為了祭拜,再也不愿回來,說著扭過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