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荒與開花
汶川大地震后,包括臥龍、成都等大熊貓的食用竹均受到很大影響。
一般來說,大熊貓的生存需要滿足三個條件:水源、竹子和坡度小于30—40度的平緩地帶。不幸的是,滿足上述三個條件的地方已經很少了,特別是地震過后大片山體發生滑坡,吞噬著大熊貓的棲息地。
“熊貓并不怕冷,在雪地上睡一個晚上,雪都不化的,我擔心的是沒有吃的。”張和民多次給記者強調,“汶川大地震對四川大熊貓棲息地造成了嚴重破壞,由于低海拔地區竹子大量死亡,大熊貓會面臨食物短缺等生存挑戰,這個冬天不能排除有更多野生大熊貓生病甚至死亡。”
事實上,汶川大地震后,包括臥龍、成都等大熊貓的食用竹均受到很大影響。成都熊貓基地在綿陽等地的竹源地遭到嚴重破壞,已經影響到了大熊貓尤其是幼年大熊貓的正常生活。
“圈養大熊貓如此,野生大熊貓的境況更是令人擔憂!”專家說,地震損毀的大熊貓棲息地有180萬畝,其中位于邛崍山系的臥龍自然保護區受損特別嚴重。
張和民透露,令人感到痛心的是,臥龍保護區有7%的面積受重災,而這一區域主要是熊貓活動的低海拔區域,這對熊貓的生存有著深遠的影響。
他分析,野生熊貓是垂直遷徙的動物,按照季節的變化,從春季,大約3月份受孕后,從3月底下到低海拔地區,開始從低海拔的地區逐步向山上走,趕著吃竹筍,到6月份左右,大約要增重15-25公斤,才有利于其生崽。熊貓是最負責的媽媽,“根據我們的觀察,熊貓可以抱著幼崽9天不吃不喝不動。”所以低海拔區域的竹子大面積死亡,對熊貓的生存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隨著寒冬的到來,地震后低海拔地區食物的匱乏,野生大熊貓體能必然下降,最容易生病。”
張和民甚至認為,相比于1983年的竹子大面積開花死亡,這次地震的破壞對熊貓種群的繁衍生息有著更深遠的影響,對熊貓的危害比1983年還厲害。
1983年箭竹大面積開花死亡,熊貓種群數量下降了40%,當時臥龍只剩下90只左右的熊貓,搶救了40多只,當時在臥龍直接發現熊貓尸體7只左右。
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總工程師嚴旬也認為,地震引發山體滑坡和森林大面積損毀,使很多大熊貓居住的洞穴受損或坍塌,“使熊貓賴以生存的一部分箭竹被埋沒和砸毀,保護區內水體受到污染,直接威脅到熊貓的健康。”
此外,大面積、大區域的山體垮塌,也給熊貓的遷移造成自然阻隔。在很多地方,野生大熊貓陷入“獨居”狀態,雌雄個體之間失去相互聯系的通道,形成“生殖孤島”,可能進一步加劇大熊貓瀕危狀況。
更為可怕的預期是,已有媒體在討論,地震之后,會否導致竹子大面積開花?
“竹子開花啰喂/咪咪躺在媽媽的懷里數星星/星星啊星星多美麗/明天的早餐在哪里……”這首歌是上世紀80年代國內廣為傳唱的一首歌曲,其流行的原因是,1983年,由于箭竹大面積開花,給大熊貓帶來了生存危機,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和全國性的捐款活動。
有資料顯示:1974年起,岷山地區陸續出現缺苞箭竹開花,曾引起國家的關注,甚至一度考慮將臥龍大熊貓保護區遷址至神龍架。
1976年,發生里氏7.2級松潘—平武大地震。
1983年,邛崍山發生竹子大面積開花,造成全國大熊貓餓死138只。
而這一次地震之前,從2005年開始,岷山山系的竹子正在大面積開花枯死。
四川省林業廳野生動物保護站副站長楊旭煜此前透露,截至2007年底,開花竹總面積達到2.4萬公頃,占四川大熊貓主食竹面積的1.4%;有9種大熊貓主食竹開花,占四川大熊貓主食竹的30%,其中尤以若爾蓋與九寨溝交界區和平武、松潘、北川交界區最為嚴重。而這一趨勢,還在繼續之中。
巧合還是必然?“竹子開花有一定的周期,一般是50~60年。距離1974年岷山竹子開花,至今才30多年,周期未到。但是,地震會否導致竹子開花提前,我也不知道。”張和民說。
張和民對此表示樂觀,他認為,竹子開花,從理論上講,當時是有影響的,但如果低海拔的竹子沒有被破壞,如果竹子的品種不是單一的,問題就不是很大,否則,就會影響很嚴重。但從臥龍的實踐來看,竹子開花的影響應該不會特別大,最擔心的,還是低海拔的竹子出現問題。
嚴旬則透露,國家林業局將對竹子進行嚴密監測,防范震后竹子大面積開花和成片死亡造成熊貓的糧食短缺。
針對病餓大熊貓多數發生在冬春季節的情況,四川省林業廳要求凡有可食竹開花情況的縣及自然保護區,加大巡護監測力度,做到及時掌握竹子開花變化情況,及時評估可食竹開花對大熊貓生存環境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