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大熊貓之死
野生大熊貓的連續“下山”到人居住的地方,引起了專家們的高度專注。
去年10月26日一早,臥龍耿達鄉幸福村四組的鄧文品在家附近的菜地里發現了一只野生的大熊貓,初看還以為是一個人趴在那里。
這只大熊貓看起來很虛弱,饑腸轆轆的樣子,兩眼無神地望著他。多年養成的習慣讓鄧文品意識到需要趕緊向上級報告。
于是,這只大熊貓成為震后被發現并搶救的首只野生大熊貓。
發現這只病餓大熊貓后,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工作人員隨即將其送到臥龍自然保護區核桃坪基地的野生動物醫院進行搶救。
檢查發現,該大熊貓年齡偏大,極度營養不良、貧血,患有嚴重蛔蟲感染及肝膽、胰腺、腎臟、心臟等實質器官不同程度變形、水腫和功能衰竭。
隨后,獸醫對它進行了綜合治療,其病情得到暫時緩解,但身體仍十分虛弱。
研究中心還專門抽調了工作人員精心照顧這只大熊貓,并加強室內保溫、營養補給和護理等。
遺憾的是,11月8日9時50分,在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專家對它進行搶救的過程中,它因多臟器功能衰竭不幸死亡。
與此相近,去年10月29日,唐家河自然保護區也發現了一只“下山”的野生大熊貓,也呈現饑餓狀態,幸運的是,這只大熊貓活了下來。
野生大熊貓的連續“下山”到人居住的地方,引起了專家們的高度關注。張和民分析,地震災害致使大熊貓棲息環境破壞,它們突然闖入低海拔人類活動區域實在迫不得已。
耿達鄉鄉長周平章是臥龍的“活地圖”,也是研究熊貓的土專家,他長期堅持巡山,臥龍境內的主要山溝他都去過。曾經兩次見過野生大熊貓,還見過幾次還冒著熱氣的熊貓糞便。
據周平章總結的經驗,一般情況下,熊貓下山主要有四種原因:
一是食物短缺,如饑餓等;
二是生病,主要有腸胃病、口腔病等;
三是尋偶、發情;
四是其他特殊情況,比如收到其他野生動物干擾等。
周平章認為,這個時候,野生大熊貓下山并出現在居民區主要是因為饑餓和生病。那些自然老化的熊貓一般會死在洞穴內。
周還判斷,隨著山上下大雪,竹子被大雪覆蓋,短期內,完全有可能出現熊貓下山的情況。
記者在臥龍采訪的時候,天上就已經開始飄起雪花,放眼望去,四處的山上,早已經是白茫茫的。當地百姓告訴記者:“山上的雪更大!他們現在根本不敢上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