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勞動論壇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何平透露,相關部門正在醞釀條件成熟時延長法定退休年齡,有可能女職工從2010年開始,男職工從2015年開始,采取“小步漸進”的方式,每3年延遲1歲,逐步將法定退休年齡提高到65歲。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消息立即成為社會公眾熱議的焦點。各大網站、論壇上,網友們議論紛紛,有人支持,有人反對,但記者觀察到,反對的聲音占了多數。
事實上,這項提議最早出現在新近出爐的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戰略報告中。這份報告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執筆。
今天,鄭功成作為中國社會保障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組負責人,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獨家專訪,就“推遲退休年齡”所引發的諸多熱點話題一一作出回應。鄭功成表示,延長退休年齡是人類預期壽命延長和人力資本投資年限不斷延長的必然要求,是維護代際公平的必然選擇,但確實需要理性而審慎地推進。
“不盡快研究延長退休年齡問題,是對子孫及未來不負責任的表現;而只考慮所謂養老金負擔來延長退休年齡而不考慮現實就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等問題,則是對當代人不負責任的表現。”鄭功成強調。
有命交保 無命拿保?
在洶洶的反對聲中,一位湖北襄樊的網友說:“這無異于‘搶劫’,按平均壽命72歲算,65歲退休,只能拿7年的退休金,卻要交幾十年的養老金,這樣的賬誰都會算。”
還有人則情緒激動地說這是“有命交社保,沒命拿社保。”
針對這類聲音,鄭功成解釋說,目前,我國的退休年齡仍然沿襲上個世紀50年代的規定,即男職工年滿60歲,女職工年滿50歲。“現行退休年齡的規定,伴隨著受教育年限的延長和人均預期壽命的持續延長,直接導致了個人工作時間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日益嚴重地損害著代際之間的公平,同時也對養老保險制度的財務可持續性構成了挑戰。”
數據顯示,近半個世紀以來,我國人口平均壽命已從20世紀50年代的50歲左右,上升到2005年的72.0歲。據統計,2007年我國60歲及以上的人口1.5340億人,占總人口的11.6%;65歲及以上的人口達1.0636億人,占總人口的8.1%;人口老齡化年均增長速度達到3.28%,約為總人口年均增長率(0.66%)的5倍。
鄭功成說,從世界范圍來看,發達國家的法定退休年齡通常在65歲以上,并且有逐漸延長退休年齡的趨勢。從性別的角度看,我國現行的退休年齡制度更顯不合理,女性的預期壽命更長,但退休年齡卻要早于男性10歲或者5歲,這不僅造成了性別不平等,也影響了女性的養老金水平。
“人力資本投資周期的延長,可以維持勞動者在更長時間周期內的工作,這是延長退休年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鄭功成說,隨著人們受教育年限的增加,人們進入勞動力市場的起始年齡逐步增加。統計資料顯示,我國人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2年提升到2005年的7.83年,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平均起始年齡從16歲逐步上升到18歲,這兩組指標還在持續攀升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