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首都文明辦發布“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2007年北京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為73.38,比2006年提高4.32個分值。
其中,市民等車擁擠現象改善最明顯,下降了10個百分點。據了解,公共行為文明指數是包括來京務工人員、外籍人士在內的市民公共文明素質綜合水平的體現。
■等車擁擠現象改善最明顯
市民公共場所文明行為觀測數據顯示,無論是候車,還是行走,人們的擁擠、加塞等不文明現象明顯下降。
在公共衛生方面,亂扔垃圾的發生率由2006年的5.3%下降到2007年的2.86%,下降2.44個百分點;隨地吐痰的發生率由4.9%下降到2.54%,下降2.36個百分點。
在公共秩序方面,等車擁擠現象的發生率由15%下降到5%,下降10個百分點;加塞現象由6%下降到1.5%,下降4.5個百分點;行人橫穿馬路現象的發生率由11%下降到2.5%,下降8.5個百分點。非機動車闖紅燈現象發生率由11%下降到3%,下降8個百分點。
在公共交往方面,市民彼此諒解、寬容,相互友好幫助的現象明顯增多。據觀測,遇到陌生人問路時,95%的人能夠熱情主動地給予幫助,比2006年的90%提高5個百分點,比2005年的71%提高24個百分點;說臟話粗話、用語不文明現象由2006年的3%下降到1%,比2005年的10%下降9個百分點;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主動讓座的發生率由2006年的80%上升為95%,比2005年的76%上升19個百分點。
■文明指數包括公共衛生、文明秩序2007年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包括公共衛生、公共秩序、公共交往、公共觀賞、公共參與等五個方面。從2007年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數據看,市民在公共衛生、公共秩序方面的文明行為進步幅度較大。
公共行為文明指數水平增長說明,在市民公共行為規范尚不完善時,政府的組織與“在場指導”有顯著作用。今后,還需要市民的自覺文明行為。
據課題組專家介紹,市民公共文明素質整體水平呈持續上升趨勢,同時也反映出在公共生活領域的不文明現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繼續改進。
如賽場公德仍是足球場上的突出問題。通過對“好運北京”測試賽的督測,盡管場館硬件條件很好,觀眾的體育知識和現場氣氛有待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