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圖片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數據庫/周刊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太陽風未與地球正面碰撞 較2003年弱 未對中國產生明顯影響 -統計局: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1.92億平方米 -中國近期軍演頻密 透明度空前提高 創多個首次 凸顯創新意識 -太陽風暴將抵地球 可致人免疫力下降 專家:不會致通信中斷 -央行就匯改半月七次表態 兩部門:嚴禁"江湖郎中"參與證券節目 -南方大面積高溫 濟南3天熱死多名戶外勞動者 高溫保護成空談 -銀監會:商業銀行立即停止違規收費 "有爭議"收費項目須評估 -新能源央企壟斷格局漸成 上半年單位GDP能耗同比升0.09% -最高層發聲抵三俗 內地掀"新道德運動" 中國掃黃聲勢前所未有 -2015年我國老年人達2億 千萬人需照護 工資條例修改接近尾聲
首頁>>資源動態
媒體稱今年公共產品價格普漲 成本應公開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8 月 05 日 
關鍵詞: 成本監審 產品分成 公共產品 公共財政 公共企業 價格監管 價格上漲 價格方案 公共物品 景區門票價格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央視8月5日報道 2010年8月4日央視《新聞1+1》播出《漲價有了“緊箍咒”?》,以下為節目實錄:

主持人(李小萌):

歡迎來到《新聞1+1》。

作為消費者來講,對于那些由政府指導或者政府定價的商品價格,哪怕是些微的浮動都會非常敏感,比如說汽柴油的價格,包括一些公園景點的門票價格等等,當然我們希望不漲價最好,但是如果要漲價的話,能不能漲得透明、漲得明白呢?

(播放短片)

同期 中國工商銀行南寧分行客服人員:

跨行取款的手續費是每一筆四塊錢。

中國建設銀行大連分行客服人員:

每取一筆收您4塊錢手續費。

中國銀行昆明分行客服人員:

是每筆四塊,這個價格都已經是(實行)一年多的價格了。

解說:

今天,銀行柜員機已經成為普通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所以當多個省市的商業銀行開始將柜員機跨行取款的手續費由兩元調至四元的時候,自然會引發很多普通消費者的情緒,為什么漲?通過什么方式漲?

市民:

應該提前說吧,我覺得不能接受,我寧可不使用。

清遠市民:

4元肯定貴,存款利息現在這么低,存一年(利息)也不夠跨行取錢的手續費。

昆明市民:

你既然是銀聯卡就是應該是通用的,為什么手續費要提高到四元呢?不合理。

解說:

盡管只是多收了兩塊,但引發的社會爭議卻在持續升溫。而在最近一段時間,漲價本身也一直沒有離開過我們的視線。比如,一棵其貌不揚的大蒜,從山東到廣東身價就翻了七番。

檔主:

漲價啊,天天都漲啊,每天都漲5毛,連續漲了差不多5天了。

商販:

太貴了,買一斤蒜頭差不多能買一斤豬肉了。

解說:

比如山西,平遙景區門票也準備上漲。

路麗華(聽證會消費者代表):

我認為本次“取之于門票,用之于保護”的調整價格方案,我本人表示贊同。

解說:

還有廣東珠海的媽媽們發現,自己孩子的幼兒園剛被評為省級,價格就一路飆升,僅保教費每月就上漲了320元。

家長:

你說你漲了,不能說讓小孩不上幼兒園吧。

解說:

在北京,上周首次公布了公租房成本租價,每平方米每月20元至30元,但是根據記者調查,這個價位已經高出了市場價格,公租房成了高租房。

漲價是不是新聞?漲價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只是公眾需要知道,漲價之前能否給出一個漲價的理由,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是需要引導的?哪些是必須嚴厲打擊的?在各地傳出銀行上調自動取款機跨行收費的消息之后,中國銀行業協會就給出了這樣的理由。

字幕提示:

2010年7月28日

(畫外音):

銀行業協會表示,商業銀行ATM跨行取款收費屬于市場調節價,其服務價格由商業銀行總行依據成本自行制定和調整。目前商業銀行根據自身的成本情況,確定ATM跨行取款收費水平是合法合規的,建議客戶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交易。

解說:

2003年實施的《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是此次銀行增加收費的依據。除此之外,業內人士指出,跨行收費的運營成本過高,也是導致漲價的直接原因。

崔素芳(華夏銀行銀行卡專家):

現在現金的吞吐量也非常大,然后運鈔機要(維護)鈔票的清點、經常加鈔等等,后期的維護成本是比較高的,兩塊錢確實是分配之后也難以支撐商業銀行的運轉。

解說:

盡管銀行給出了漲價依據,但不少人認為,包括不久前某金融機構收取的所謂點零費,每次收費或者漲價都是銀行單方面宣布執行,單個的消費者只能“被漲價”。而銀行的利潤早已覆蓋了這塊成本,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據粗略統計,銀行對個人客戶的收費項目至今已有30多項。

潘辛平(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銀行的很多事情歸根結底是銀行管制的問題,因為我們人民銀行和政府保留了息差,息差是固定的,其實息差這塊已經是全世界最高了,它獲得的錢已經可以覆蓋所有成本了,它還要在邊邊角角,不斷在這兒扣一塊兒,在那兒扣一塊兒,實際上是很不講道理的。一方面,你賺錢的地方,人民銀行國家給你保證,然后你還要在每個角落上說我這兒有成本,那兒要收費。

字幕提示:

2010年8月3日

新聞播報:

國務院法制辦昨天公布了《政府制定價格成本監審條例(征求意見稿)》,公眾可在9月1日前對征求意見稿發表意見。政府將通過定價成本監審嚴格核定經營者的成本,強化對壟斷行業成本不合理上漲的約束。

解說:

就在國務院法制辦公布這份征求意見稿的同一天,中國銀監會也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消息,要求各商業銀行進一步規范服務收費行為:立即開展服務項目的清理工作;對本行所有服務項目的收費行為進行自查和清理;發現問題要及時整改。此外,還特別提到銀監會和發改委目前已組織有代表性的240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基礎結算業務成本進行詳細測算,為相關政府指導價管理工作提供依據。

也許,在更大范圍內遏制不合理收費和漲價,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主持人:

確實,(我們)普遍的感覺是,很多東西都漲價了,剛才這個短片當中提到了很多商品,比如說有銀行的服務,有大蒜、綠豆,也有公園景區的門票。在我們消費者看來,都是我們要花錢的地方,但是在專家看來,這些產品應該是粗略地分成兩大類,怎么個分法?今天我們就請到了中國城市公用事業專家徐宗威先生。徐先生,您把這些產品分成兩大類,怎么分法?

徐宗威(中國城市公用事業專家):

我覺得社會產品主要分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兩大類。私人物品的價格主要是由市場決定的,公共物品的價格一定(程度上)是由政府來決定的。

主持人:

像剛才我們提到的這些產品當中,比如說銀行的服務費用屬不屬于由政府指導和政府定價范疇呢?

徐宗威:

我覺得它是屬于(公共)服務性的價格。

主持人:

公園的景區門票呢?

徐宗威:

公園景區門票應該是由政府來決定的。

主持人:

為什么我們對于由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格的這種商品,它的成本,包括價格的浮動更加得敏感,不管是政府層面還是消費者層面都會更敏感,為什么?

徐宗威:

因為公共產品的價格,第一,公共企業是處在一個壟斷地位,要收多少錢,要定一個什么樣的價格,這個一定要公開透明,所以政府一定要進行監管。

第二,公共產品價格當中一定會有政府財政補貼的部分,補貼多少也需要公開和透明經營成本。

主持人:

如果由市場影響價格的商品,它的價格的浮動可能是由市場的供需矛盾來決定的。今年以來,大家感覺到這些公共產品漲價也是遍地開花的一種感覺,漲價原因是什么?

徐宗威:

如果從一般意義上來講,今年普遍的價格上漲,我覺得確實是有一定客觀的因素。這些因素我歸納一下主要是三個方面:

第一,(貨幣)流動性增加的壓力非常大。從去年開始,地方財政的貸款余額已經超過9萬億,今年還要達到6萬億,去年加上今年,這么大的貸款余額所形成的流動性,一定會對市場的價格造成影響。

主持人:

您的意思是說人們手里的錢多了,所以這種公共產品的價格自然會隨著上漲?

徐宗威:

對。

第二,輸入性通脹的壓力也是存在的,國際的油價或者是糧價等等,最近不是在講俄羅斯的糧食也在欠產,中國今年的自然災害也很多,洪水、旱災,勢必會造成輸入性的通脹壓力。

第三,經營性成本的增加。經營性成本增加很簡單,就是由于經營成本的上漲以及人工費用的上升,都會帶來經營性成本的上漲。

主持人:

雖然您說了有這些原因,但是對于消費者來講,通常有一種感覺,這些產品漲不漲價,似乎都是由賣方說了算的。

徐宗威:

這個也不能絕對地說是由賣方說了算的。從公共產品價格來講,政府定價,但是也要根據市場的變化和供求關系的變化,來決定公共產品的價格。比如最近天然氣價格調整,為什么要調整呢?因為天然氣的進口價格,我們到岸的天然氣每立方米已經兩塊錢了,但是在我們很多城市里面,一個立方還只賣一塊四、一塊五這樣一個水平,所以說不調整行嗎?一定要調整。

主持人:

您說的這個到岸價格是成本,通常我們覺得它是由企業公布出來的,并不是由一個第三方機構公布出來的,所以消費者也覺得這個成本到底是什么樣子,也是你說了算,我還是覺得這里邊不夠透明。

徐宗威:

所以現在政府要制定價格的成本監審辦法,目的就是要增加這方面的透明度,增加定價的科學性。

主持人:

您收看的是《新聞1+1》,稍后我們繼續。

來源: 央視
1   2   下一頁  



圖片新聞:
中國因高溫死亡事件頻發 專家吁加緊立法
太陽風昨未與地球正面碰撞 較2003年弱許多(圖)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