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土地出讓方式在土地市場各利益方的博弈中不斷變革,對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也產生著深刻影響。
箭在弦上
國土資源部將于本周五公布今年全國土地供應計劃,上報了供地計劃的城市也將恢復土地供應。但是在出讓制度方面,革新仍在醞釀階段。最新的消息是,國土部已經聯合發改委、住建部等形成了初步的草案,并在容易產生“地王”的一、二線城市進行試點,新政或于7月出臺。
回想2004年國土部發出著名的“71號文件”,以當年的8月31日為限,此后全國一律實行房地產經營性土地“招拍掛”出讓。這個被開發商稱為“大限”的日子是土地供應方式變革的重大轉折點,從此,土地市場各利益方的博弈逐漸增強。6年來,“招拍掛”制度一定程度上營造了一個公開競爭環境,但同時也發現,在各城市選擇“價高者得地”后,得到的卻是地王涌現、地價飆升,并且導致了房價的上行壓力。
“地王的出現正是市場博弈的結果,而地價飆升背后卻是制度性尷尬。”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高級研究員回建強指出,政府現在最需要破解土地公平轉讓與地價飆升之間的矛盾。
眼下,業內也在呼吁進行土地招拍掛制度改革。根據國土資源部上月提出的思路,招拍掛制度依然得到肯定,只是接下來要著重完善被各地實行較少的招標制度,增加招標在土地出讓中的份額,以改變價高者得的游戲規則。與此同時,一些城市已經開始了探索,如上海采取了類似于香港“勾地制”的“預申請”模式、甚至將在5月試行招標出讓,北京則嘗試了讓開發商們一次性報價的“暗標”形式。
公平與效率
不過,對于推行土地出讓制度改革,業內依然抱有顧慮。就拿招標來說,一方面是增加評判監管等環節,流程較長,成本也不低,土地供應效率卻降低;另一方面,招標的公正透明度也可能受到質疑,一些評判環節存在尋租行為并非沒有可能。此外,土地雖然不再價高者得,但并不意味著今后賣的房子就不是高價房,畢竟房價與市場發展的“互動”更為“夸張”。
從目前的業內呼聲來看,普遍認同應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及發展的實際情況,除商辦用地出讓可繼續遵循價高者得的原則外,住宅用地出讓一定要把“價格定生死”的模式改為“多點定勝負”的模式。記者了解下來,大致有兩種建議,一是采取招標和競價相結合的方式,二是采取每個競標者只報一次價格的“一口價”方式。而且,甚至有人提出,無論是招投標,還是“一口價”,基本還是出價高的占優勢,不如讓開發商競爭時不報地價報房價,來個“未來房價低者得地”。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此前在上海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就很認可第二種方式,“在北京這叫作‘一翻一瞪眼’,在土地出讓當天,政府可以把過了資格審核關的開發商召集在一起,每家填個價格,當場翻開,避免現場拍賣中的爭強好勝。而且如果真要控制地價,那就看誰的報價離底價最接近?!?/p>
不過,目前業內還擔心的是,中央有心控制地價不難,但改變地價推高房價的現狀會觸及地方政府的深層次利益,這一點恐怕難度很大。記者 李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