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資源增值,誰是"巧婦"?
資源富集,成就了鄂爾多斯一大批企業家"巧婦"成炊的本領,而大師級"巧婦"的創新能力決定了地區經濟發展水平。
王林祥,這位蜚聲中外的鄂爾多斯羊絨集團董事長,當年就是從山羊身上發現了阿爾巴斯山羊絨的纖維寶石價值,以后和日本形成的貿易補償經營,不僅把鄂爾多斯羊絨杉,送向了全世界,也把鄂爾多斯人誠實守信的經營理念帶到了世界各地?,F在,鄂爾多斯羊絨制品產量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世界的四分之一,企業使當地成為中國絨城,世界羊絨產業中心。
張雙旺,伊泰集團董事長,靠挖煤起家。最早時別人挖煤,只能銷到周邊地區。他覺著不過癮,作為民營企業家首開先例投資20億人民幣修鐵路,把煤送到了更遠的地方。不滿足于像老祖宗那樣挖煤,他參股1200萬和中科院的專家搞煤矸石發電,投資2000萬搞新能源方面太陽能發電,建成全國最大的205萬千瓦發電量的太陽能發電廠,2008年發電成功后將所發電送入華北電網?,F在的他,正在和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科研人員深入研究,把雙方合作開發八九年的500萬噸大型煤制油項目變成現實,已形成了我國煤炭間接液化完全自主技術產業化生產線。這一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是企業承擔國家重大項目研發與產業化風險,加快實施國家煤變油能源戰略的重要工程。2007年11月,胡錦濤總書記在視察鄂爾多斯時曾代表黨中央親自宣布;煤制油項目正式上馬。這一項目的上馬,標志著鄂爾多斯市建設國家能源重化工業戰略基地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劉埃林,蒙西集團董事長,鄂爾多斯乃至內蒙古循環經濟最早的實踐者。在高耗能高污染企業恣意排向天空的濃煙里,他開始清潔生產探索,他用"小黑三角"堆積如山的廢棄煤矸石,生產水泥,發電,造高嶺土;用電廠產生的粉煤灰,提取氧化鋁;用風積沙,生產水泥……上下游這樣結合,使一條循環經濟產業鏈形成,保證了整個生產園區無廢料,實現零排放。以生產水泥為例,有人算過一筆賬:煤矸石在水泥生產中所占比例每提高一個百分點,成本就會降低1.8元。在蒙西工業園,采用新技術可將煤矸石所占比例由原有的25%提高到35%,每噸成本降低18元,以100萬噸的生產能力計算,與不采用這項技術相比能節省1800萬元。劉埃林表示:"我在想,要著眼于增加產業鏈每一個環節的增值空間,使傳統產業發展到高層次的復合式產業。"
像這樣的企業家這樣的"巧婦",在當地很多很多。而以這些優秀的企業家為首的全市四百多名企業經營人,是推動鄂爾多斯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最優秀的資源。
當然,在鄂爾多斯市奮斗的"巧婦"也未必都是當地的。鄂爾多斯市培育企業家,打造市場主體的創意還在于,一靠"聯",二靠"引",三靠"育"。"聯"就是打破區域、行業和所有制界限,通過多種形式,進行聯合重組,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杜、美國西格瑪、美國GE公司等國際知名企業入駐發展,與當地企業組建"聯合艦隊",實行集團化運作,成功推出億利集團與神華、上海華誼強強聯合模式。"引"就是擴大開放,創造條件,把國內外的大企業、大集團引進來,近兩年來,圍繞能源重化工產業的發展,當地成功運用"以優勢資源規劃優勢項目,以優勢項目吸引優勢企業"的理念,合理配置資源和各類生產要素,以獨特的資源品質,相對的成本優勢,使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涌入,簽訂項目協議資金4000多億元。目前世界500強中已有7家入駐鄂爾多斯高原。國家五大發電公司、兩大石油公司、神華集團、新奧集團、華泰公司等大型企業紛紛前來投資,外來大企業投資項目的個數、投資額度、所占比重連創新高;"育"就是培育本土企業家,變"輸血"為"造血"。現在,三方面的力量,多數匯集于開掘當地資源的發展平臺上,各顯其能,把當地資源的文章做成了世界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