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2日電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汪恕誠在最新一期的《學習時報》撰文指出,中國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水資源短缺問題,將成為中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文章稱,目前,正常年份全國每年缺水量近400億立方米,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比較嚴重缺水的有110座。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農業平均每年因旱成災面積達2.3億畝。總之,我國水資源人均占有量低,加上時空分布不均,使得我國成為一個水旱災害頻發、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生態環境脆弱的國家。
文章說,水資源短缺問題,將成為中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當今,在全球氣候變化,極端氣候事件不斷發生的情況下,水資源安全問題將更為突出。
文章同時還指出,目前中國水土流失面積為35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37%,每年流失的土壤總量達50億噸。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土地退化,生態惡化,河道淤積,加劇了江河下游的洪澇災害。全國地下水超采區面積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8.7萬平方公里擴展到18萬平方公里,引起嚴重的生態問題。一些生態嚴重惡化的地區,河流斷流、湖泊干涸、濕地萎縮、綠洲消失。
文章強調,建設節水型社會才是解決中國干旱缺水問題最根本、最有效的戰略舉措。節水型社會的核心是制度建設,要明晰初始水權,建立和確定水資源的宏觀控制和微觀定額兩套指標體系;要完善水價形成機制,建立水權交易市場;要建立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的節水型社會管理體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