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7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介紹國家林業局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所作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并答記者問。中國網進行現場直播。
中國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思路、目標和措施
(一)加快造林營林步伐,擴大森林資源的培育和經營。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繼續推進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長江和三北防護林建設、防沙治沙、濕地恢復等重點生態建設工程。保護和經營好天然林,促進天然林生態系統由退化向恢復轉變;加快荒山荒地荒沙造林,適當擴大人工林營造的規模,逐步擴大森林面積,增加森林資源,到2010年努力使森林覆蓋率達到20%,2050年提高到26%以上,屆時森林面積將增加約8000多萬公頃,中國森林年凈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將比1990年提高90.4%。加強森林撫育和管理,開展封山(沙)育林、中幼林撫育,提高現有林分質量。力爭用30—50年的時間將中國森林年生長量提高一倍,達到10億立方米,森林生態系統整體的碳匯功能再增加一倍。
(二)加大森林、沙區植被、濕地保護管理力度,強化對現有森林資源和自然生態系統的有效保護。進一步完善和執行森林采伐限額和征占用林地審批制度,嚴格森林采伐和林地的保護管理,遏制非法征占用林地和亂砍濫伐林木等各類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切實有效地保護好森林資源。建立完善全國森林資源與生態狀況綜合監測體系、森林火災和森林病蟲害的監測預警及防控體系,全力防控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實施野生動物植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和荒漠化防治工程,擴大濕地和自然保護區的面積,擴大沙區植被面積。到2010年,全國自然保護區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16%左右,90%左右的典型森林生態系統類型和國家重點野生動植物得到有效保護;2200萬公頃荒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全國50%、約1800萬公頃的自然濕地得到較為有效的保護,進一步提高吸碳固碳和減排的能力。
(三)大力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國家林業局將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共同發起建立中國綠色碳基金,積極鼓勵企業參與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和以積累碳匯為目的的植樹造林和森林經營活動。實行造林補貼和稅收政策,吸引社會資金投資造林。完善生態公益林的生態補償制度,落實森林分類經營改革。積極開發和大力發展與森林相關的生物質能源,抓好生物質能源林基地建設。在未來15年,規劃建設高產優質能源林基地1333.3萬公頃。國家林業局分別與中石油、中糧集團合作,共同培育和開發林業生物質能源,生產生物柴油和乙醇,利用生物質發電,增加清潔能源的供應,替代化石燃料。中石油計劃投入3億元開展以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為目的的造林和森林經營活動,以及生物質能源林基地建設,在今后10年內預期可吸收和固定500—1000萬噸二氧化碳。
(四)提倡節材,合理用材,增強木質林產品貯碳功能。在廣大山區林區廣泛開展改灶節材活動和以煤電氣代柴(材)活動,減少木材能源性消耗。鼓勵和支持林區因地制宜發展和使用沼氣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積極營造薪炭林,鼓勵使用速生材、合成材,促進木材綜合利用。積極開展廢舊木制品分類回收和再生利用工作,提高木材資源的再利用比率,間接增加木材供給。
(五)完善和實施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機制。盡快修訂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制定自然保護區法、濕地保護條例、天然林保護條例、林木和林地使用權流轉條例等專項法規,在有關法津法規中增加和強化與適應氣候變化相關的條款。完善執法體制及動態監督機制,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執法檢查。繼續完善各級政府造林綠化目標管理責任制和部門綠化責任制,進一步探索全民義務植樹的形式和相關政策。加大資金投入、科技投入和政策扶持。建立中國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長效工作機制。
(六)加大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力度。研究與開發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選育耐寒、耐旱、抗病蟲害能力強的樹種,提高森林植物在氣候適應和遷移過程中的競爭和適應能力。開發和利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恢復技術,特別是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濕地、紅樹林保護與修復、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保護、速生豐產林與高效薪炭林建設等相關技術,降低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加強森林資源和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與生態環境監測技術,提高預警和應急能力。(王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