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城市功能品質顯著提升。五年來,我們認真貫徹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扎實推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各項工作,城市布局更加優化、功能更加完善、面貌煥然一新。南京被國家定位為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長三角特大城市。空間格局更加優化。江北新區獲批為國家級新區并全面啟動規劃建設,河西新城呈現現代化城市中心形象,南部新城完成機場搬遷并實質性啟動,麒麟高新區、江心洲生態科技島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東山、仙林、高淳、溧水副城功能加快完善,“多心開敞、軸向組團、擁江發展”的現代都市區空間格局基本形成。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面積由619平方公里拓展到773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82.3%。樞紐功能更加凸顯。寧杭高鐵、寧安城際相繼開通,寧啟鐵路復線電氣化改造完成,溧馬、淳蕪高速公路建成投用。長江12.5米深水航道初通南京,祿口機場二期、小紅山客運站等一批重要樞紐工程建成投用。路網體系加快完善。機場高速擴建、江北大道、寧高新通道、122省道等一批城鄉大通道竣工投用。城西干道和江東路快速化改造、緯七路東進等一批城市骨干道路工程建成通車,“井字加外環”快速路網基本成型。過江通道建設全面提速,建成揚子江隧道,開工建設長江五橋、和燕路過江通道,長江大橋公路橋維修改造有序推進,長江隧道、揚子江隧道免費通行。提檔升級農村公路2108公里。公共交通全國領先。軌道交通實現網絡化運行,7線263公里軌道交通線路新投入運營,運營總里程達到348公里、居全國第四。建成河西、麒麟兩條有軌電車線路,更新新能源公交車4100余輛,新增公共自行車9.4萬輛,公交線網城鄉全覆蓋,主城區公交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63.1%,創成首批“國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歷史文化保護取得明顯成效。制定實施近現代建筑保護和利用三年行動計劃,推進明城墻保護、整治、開放與聯合申遺工作,南京被國家確定為“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城市,建成牛首山文化旅游區、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六朝博物館等一批重點文化項目,梅園新村、頤和路入選全國首批30條歷史文化街區,沿明城墻、秦淮河、長江、歷史街巷生態人文空間特色彰顯。市容環境展現新面貌。大力實施城市精細化建設管理專項行動,完成56條主次干道、869條背街小巷環境綜合整治,祿口機場、南京南站、玄武湖周邊等窗口地區提檔升級。完成老舊小區整治587個,受益居民19.7萬戶。改革停車管理政策,累計新增停車泊位超過9萬個。
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城區道路機掃率達90%,提高30個百分點。高標準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審,再次榮獲“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防洪保安能力大幅提升。長江干堤、滁河、水陽江等主要江河干流防洪能力顯著增強,防洪減災安全保障體系更加完善。成功應對2015、2016年特大汛情。
(三)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明顯。五年來,我們切實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扎實開展“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生態環境質量明顯好轉,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市”。打出大氣污染防治“組合拳”。深入實施工業廢氣治理,完成電力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全面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實施車輛、油品“雙提標”,完成黃標車淘汰任務;狠抓工地揚塵管理,全面推行煙花爆竹“禁放”,嚴格落實冬春季節大氣管控措施。2017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46.8%,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提升到72%以上,PM2.5濃度降幅、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改善幅度均居全省首位。實施水環境治理“攻堅戰”。全面推進“河長制”和“斷面長制”,完成150條黑臭河道整治,基本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主城沿河環境明顯提升;建成鐵北、珠江二期、城東三期等一批污水處理廠及10個鎮(街)、1296個規劃布點村污水處理設施,完成277平方公里雨污分流,城鎮污水處理率達94.5%;長江、太湖流域保護深入推進,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推進節能減排降耗“硬舉措”。積極推進四大片區工業布局調整,關停整治“三高兩低”企業609家,煤炭消耗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市萬元GDP能耗較2012年下降24.3%。環衛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建成江南、江北、高淳等一批垃圾焚燒發電設施,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實施排污許可證管理、排污權交易和排污收費制度改革,通過經濟手段引導企業治污減排。開展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工作。打造生態建設“風景線”。劃定生態紅線保護區域。出臺實施南京“土十條”,土壤環境修復工程進展順利。在全省率先完成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建成美麗鄉村示范區2000多平方公里、市級以上示范村486個。建成濱江風光帶、青奧森林公園等一批重點生態工程,新增綠地小游園99個,新建綠道562.6公里。綠化造林10萬畝,城市綠化覆蓋率、林木覆蓋率分別達到44.8%和29.9%。